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绪论 | 第5-13页 |
第一节: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5-8页 |
第一节:诗论和诗歌的时代性与诗歌的超时代性 | 第8-9页 |
第三节:马丁·布伯与泰戈尔的“遥契” | 第9-13页 |
第一章 《吉檀迦利》意象关系分析 | 第13-18页 |
第一节:自我指涉结构的歌-歌者意象组 | 第13-14页 |
第二节:旅人-等候者双重维度的意象结构 | 第14-15页 |
第三节:以孩童为中轴情人-乞者与国王的平行意象组 | 第15-18页 |
第二章:《吉檀迦利》中的“我-你”“我-他”关系 | 第18-27页 |
第一节:《吉檀迦利》中的“我-你”关系 | 第19-24页 |
第二节:《吉檀迦利》中的“我-他”关系 | 第24-27页 |
第三章:《吉檀迦利》在后现代语境下的的再阐释 | 第27-35页 |
第一节:后现代性语境下的“我-你”“我-他” | 第27-28页 |
第二节:对《吉檀迦利》的重新阐释向度的可能性 | 第28-30页 |
第三节:向“我-你”关系的不可能的回归 | 第30-35页 |
结语:解释的冲突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