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站烟气排放脱硝系统改造工程的质量控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7页 |
1.2.1 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 | 第13-14页 |
1.2.2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 | 第14-17页 |
1.3 课题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工程概况 | 第18-28页 |
2.1 厂址条件 | 第18-20页 |
2.1.1 厂址区域自然地形地貌 | 第18-19页 |
2.1.2 气象条件 | 第19-20页 |
2.2 锅炉主要设计参数 | 第20-25页 |
2.2.1 锅炉设备及主要设计参数 | 第20-23页 |
2.2.2 燃料供应 | 第23-25页 |
2.3 还原剂 | 第25页 |
2.4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方案施工技术条件 | 第25-27页 |
2.4.1 主要设计原则 | 第25-26页 |
2.4.2 脱硝工艺装置性能参数 | 第26页 |
2.4.3 脱硝装置场地建设条件 | 第26-27页 |
2.5 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工程的质量目标与技术要求 | 第28-34页 |
3.1 工程应遵守的标准和规范 | 第28-29页 |
3.2 对脱硝装置的总体要求 | 第29页 |
3.3 烟气脱硝装置技术要求 | 第29-31页 |
3.3.1 装置运行要求 | 第30页 |
3.3.2 系统装置可用率 | 第30页 |
3.3.3 氨水消耗量 | 第30页 |
3.3.4 其它消耗 | 第30页 |
3.3.5 质保期 | 第30-31页 |
3.4 电气、仪表和控制系统 | 第31页 |
3.5 材料 | 第31页 |
3.6 通风系统、空调 | 第31页 |
3.7 安全与防火 | 第31-32页 |
3.8 保温、防腐 | 第32页 |
3.9 土建和安装 | 第32页 |
3.10 调试 | 第32页 |
3.11 验收 | 第32-33页 |
3.12 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工程设计和采购阶段的质量控制 | 第34-47页 |
4.1 工程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 第34-39页 |
4.1.1 脱硝工艺系统的设计 | 第35-36页 |
4.1.2 还原剂输送循环系统 | 第36页 |
4.1.3 还原剂循环压力控制系统 | 第36页 |
4.1.4 计量系统(MM) | 第36页 |
4.1.5 分配系统(DM) | 第36-37页 |
4.1.6 喷枪组件 | 第37页 |
4.1.7 辅助系统 | 第37-38页 |
4.1.8 仪表控制系统 | 第38-39页 |
4.1.9 电气系统 | 第39页 |
4.2 物料设备采购阶段质量控制 | 第39-45页 |
4.2.1 工程材料对质量的影响 | 第40页 |
4.2.2 工程选用机械设备对质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4.2.3 工程物料的采购流程 | 第41-43页 |
4.2.4 主要设备、仪表选型 | 第43-44页 |
4.2.5 材料设备验收质量控制 | 第44-45页 |
4.3 小结 | 第45-47页 |
第5章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 第47-54页 |
5.1 重点控制的对象 | 第47-48页 |
5.2 人员对工程施工的影响 | 第48-50页 |
5.2.1 人员的素质 | 第49页 |
5.2.2 人员的性格 | 第49-50页 |
5.2.3 人员的状态 | 第50页 |
5.3 工艺方法对工程施工的影响 | 第50-51页 |
5.4 环境对工程的影响 | 第51-52页 |
5.5 质量记录资料 | 第52页 |
5.6 施工阶段要求 | 第52页 |
5.7 小结 | 第52-54页 |
第6章 调试和工程交付阶段的质量控制 | 第54-65页 |
6.1 调试、试运阶段的质量控制 | 第54-58页 |
6.1.1 调试过程 | 第55-56页 |
6.1.2 试运行阶段 | 第56-57页 |
6.1.3 性能考核试验 | 第57-58页 |
6.1.4 项目评测 | 第58页 |
6.2 验收交付阶段的质量控制 | 第58-61页 |
6.3 质保阶段的质量控制 | 第61-63页 |
6.3.1 培训要求 | 第61-62页 |
6.3.2 正常运行维护要求 | 第62-63页 |
6.4 小结 | 第63-65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8页 |
7.1 结论 | 第65-66页 |
7.2 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1-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作者简介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