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 第7-9页 |
中文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2-13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3-36页 |
1 现代医学对胃癌的研究 | 第13-22页 |
1.1 胃癌及其发病机理 | 第13-15页 |
1.2 胃癌的临床诊断与分类 | 第15-17页 |
1.3 现代医学对晚期胃癌的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2 传统医学对胃癌的诊治概况 | 第22-28页 |
2.1 中医关于胃癌的认识 | 第22-23页 |
2.2 胃癌的病因病机探讨 | 第23-24页 |
2.3 胃癌的中医辩证分型 | 第24-25页 |
2.4 晚期胃癌与癌病脾肾阳虚证关系的探讨 | 第25页 |
2.5 中医治疗晚期胃癌的研究进展 | 第25-28页 |
3“温阳”理论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 第28-31页 |
3.1“温阳法”防治肿瘤的历史沿革 | 第28-29页 |
3.2“温阳法”代表药附子功效的认知 | 第29-30页 |
3.3 附子及其提取物抗肿瘤的临床研究 | 第30-31页 |
4 PGE2通路与晚期胃癌的关系 | 第31-36页 |
4.1 PGE2通路 | 第31-33页 |
4.2 胃癌患者外周血中PGE2含量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 第33-36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36-40页 |
1 研究对象 | 第36-37页 |
1.1 病例来源 | 第36页 |
1.2 病例选择及排除标准 | 第36-37页 |
2 研究方法 | 第37-40页 |
2.1 临床分组 | 第37页 |
2.2 治疗方法 | 第37-38页 |
2.3 治疗中紧急情况的处理 | 第38页 |
2.4 观察指标 | 第38-39页 |
2.5 安全性评估 | 第39页 |
2.6 统计方法 | 第39-40页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第40-47页 |
1 对照组、治疗组组间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分析 | 第40-41页 |
2 病情情况比较 | 第41-43页 |
3 治疗前两组间外周血中PGE2含量对比分析 | 第43页 |
4 治疗前、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组间结果比较 | 第43-44页 |
5 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数据结果对比分析 | 第44页 |
6 常见症状比较 | 第44-47页 |
第四部分 结果分析与展望 | 第47-49页 |
1 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1.1 疗效剖析 | 第47页 |
1.2 生活质量的改善 | 第47页 |
1.3 外周血PGE2含量变化分析 | 第47-48页 |
1.4 安全性能 | 第48页 |
2 不足之处以及展望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附录一 | 第55-56页 |
附录二 | 第56-57页 |
文献综述 晚期胃癌的治疗方法及思路探析 | 第57-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个人简介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