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人胰岛淀粉样蛋白的聚集性质及其抑制剂的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6页
    1.1 淀粉样蛋白及相关疾病的介绍第14-15页
    1.2 胰岛淀粉样多肽IAPP第15-19页
        1.2.1 II型糖尿病与IAPP的关系第15-16页
        1.2.2 IAPP的产生和聚集第16-19页
    1.3 淀粉样蛋白与细胞膜的作用第19-22页
    1.4 短肽聚集性与序列之间的关系第22-25页
    1.5 抑制剂的研究第25-26页
    1.6 问题的提出和本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第26-27页
    参考文献第27-36页
第二章 全右旋氨基酸六肽抑制剂对HIAPP纤维化的抑制作用第36-56页
    2.1 本章引言第36-37页
    2.2 实验部分第37-42页
        2.2.1 实验原理第37-39页
        2.2.2 实验材料第39-40页
        2.2.3 溶液的准备第40页
        2.2.4 小单室囊泡(SUVs)的制备第40页
        2.2.5 ThT荧光实验第40-41页
        2.2.6 TEM实验第41页
        2.2.7 圆二色谱(CD)实验第41页
        2.2.8 AFM实验第41页
        2.2.9 细胞毒性实验第41-42页
    2.3 结果和讨论第42-51页
        2.3.1 抑制剂在水溶液中的作用第42-44页
        2.3.2 抑制剂在磷脂膜体系中的作用第44-49页
        2.3.3 抑制剂在INS-1 细胞中的作用第49-51页
    2.4 本章小结第51页
    参考文献第51-56页
第三章 人胰岛淀粉样多肽在磷脂膜上的聚集及抑制剂抑制功效—有机溶剂的影响第56-76页
    3.1 本章引言第56-57页
    3.2 实验部分第57-59页
        3.2.1 实验材料第57页
        3.2.2 溶液的配制第57页
        3.2.3 小单室囊泡(SUVs)的制备第57页
        3.2.4 ThT荧光实验第57-58页
        3.2.5 TEM实验第58页
        3.2.6 圆二色谱实验第58页
        3.2.7 AFM实验第58页
        3.2.8 丙烯酰胺荧光猝灭实验第58-59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9-70页
        3.3.1 有机溶剂对水溶液中hIAPP的纤维和抑制剂效果的影响第59-60页
        3.3.2 有机溶剂对磷脂膜诱导的hIAPP的纤维和抑制剂效果的影响第60-65页
        3.3.3 有机溶剂对hIAPP膜表面结构的影响第65-67页
        3.3.4 有机溶剂对hIAPP以及抑制剂与膜相互作用的影响第67-69页
        3.3.5 有机溶剂对hIAPP纤维化以及抑制剂活性影响的浓度阈值分析第69-70页
    3.4 本章小结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6页
第四章 碳点和聚合点作为胰岛淀粉样多肽聚集抑制剂的研究第76-92页
    4.1 本章引言第76-77页
    4.2 实验部分第77-79页
        4.2.1 实验材料与制备第77-78页
        4.2.2 溶液的配制第78页
        4.2.3 ThT荧光实验第78页
        4.2.4 TEM实验第78-79页
        4.2.5 AFM实验第79页
        4.2.6 细胞毒性实验第79页
    4.3 实验结果和讨论第79-87页
        4.3.1 碳点的表征第79-80页
        4.3.2 hIAPP的动力学聚集行为和聚集形态第80-81页
        4.3.3 聚合物点对hIAPP聚集动力学和聚集形貌的影响第81-84页
        4.3.4 CQDs, CNDs和GQDs对hIAPP的动力学聚集行为的影响第84-85页
        4.3.5 CDs对hIAPP毒性的影响第85-87页
    4.4 本章小结第87页
    参考文献第87-92页
第五章 人胰岛淀粉样蛋白 8-20片段及其突变体聚集机理的离子迁移质谱研究第92-112页
    5.1 本章引言第92-93页
    5.2 实验原理与方法第93-100页
        5.2.1 离子迁移质谱仪第93-94页
        5.2.2 离子迁移理论第94-96页
        5.2.3 碰撞横截面测量第96-97页
        5.2.4 IE(Injection-energy)的研究第97-98页
        5.2.5 计算ATD中单一的结构形状第98-99页
        5.2.6 实验材料第99页
        5.2.7 实验样品制备第99页
        5.2.8 IMS -- MS实验第99-100页
        5.2.9 AFM实验第100页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00-107页
    5.4 本章小结第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2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12-11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14页
待发表的论文第114-116页
致谢第116-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铜转运蛋白的结构及在银离子传输中的作用
下一篇:T-2毒素/ZEN对Kisspeptins/GPR54信号途径介导的GT1-7细胞分泌GnRH的毒性效应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