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基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技术的化学、生物传感系统的设计、制备及应用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8页
    1.1 拉曼光谱简介第14-16页
    1.2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第16-20页
        1.2.1 SERS的发现第16页
        1.2.2 SERS的增强机理第16-20页
    1.3 SERS基底的制备技术与种类第20-30页
        1.3.1 SERS基底制备技术第20-27页
        1.3.2 SERS基底的种类第27-30页
    1.4 SERS的应用第30-35页
        1.4.1 SERS在化学检测中的应用第30-33页
        1.4.2 SERS在生物及疾病检测中的应用第33-35页
    1.5 SERS技术的发展与展望第35-36页
        1.5.1 针尖增强拉曼光谱(Tip-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第35-36页
        1.5.2 深紫外(Deep UV)SERS第36页
        1.5.3 超快速受激SERS技术第36页
    1.6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第36-38页
第二章 实验方法第38-46页
    2.1 化学试剂和仪器设备第38-39页
    2.2 实验方法第39-43页
        2.2.1 粒子间距可调节的基底制备及对单酵母细胞的SERS检测第39-40页
        2.2.2 高密度sub-10-nm热点间距的制备及对微生物的SERS检测第40-41页
        2.2.3 金纳米结构的可调控制备及对甜蜜素的SERS检测第41页
        2.2.4 长程有序的西兰花状SERS阵列构建及对内分泌干扰素的检测第41-42页
        2.2.5 硅藻土模板负载金纳米粒子体系的制备及对潜指纹的SERS分析第42-43页
    2.3 样品的表征第43-46页
        2.3.1 X射线衍射(XRD)第43页
        2.3.2 透射电子显微镜及电子衍射(TEM-SAED)第43-44页
        2.3.3 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SEM-EDS)第44页
        2.3.4 表面轮廓仪第44页
        2.3.5 拉曼光谱仪第44-46页
第三章 粒子间距可调节的基底制备及对单酵母细胞的SERS检测第46-60页
    3.1 本章引言第46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46-58页
        3.2.1 四种不同银SERS基底的制备和表征第46-50页
        3.2.2 四种银SERS基底的形成机理第50-52页
        3.2.3 SERS基底增强因子的测量第52-55页
        3.2.4 不同SERS基底增强机理的分析第55-56页
        3.2.5 单个酵母细胞的SERS检测第56-58页
    3.3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四章 高密度sub-10-nm热点间距的制备及对微生物的SERS检测第60-70页
    4.1 本章引言第60-61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61-68页
        4.2.1 银SERS基底的制备和对四种微生物的检测第61-64页
        4.2.2 SERS光谱的重现性检测第64页
        4.2.3 验证SERS增强中粗糙表面的重要性第64-66页
        4.2.4 SERS强度-浓度依赖关系第66-67页
        4.2.5 基底增强因子检测第67-68页
    4.3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五章 金纳米结构的可调控制备及对甜蜜素的SERS检测第70-80页
    5.1 本章引言第70-71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71-79页
        5.2.1 纳米团簇沉积系统简介第71-72页
        5.2.2 三种金SERS基底的制备、表征与形成机理分析第72-74页
        5.2.3 SERS基底均一性检测第74-75页
        5.2.4 基底增强因子计算和增强机理分析第75页
        5.2.5 基底长期稳定性检测第75-77页
        5.2.6 甜蜜素的SERS检测第77-78页
        5.2.7 甜蜜素SERS光谱强度和其浓度依赖关系第78-79页
    5.3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六章 长程有序的西兰花状SERS阵列构建及对内分泌干扰素的检测第80-90页
    6.1 本章引言第80-81页
    6.2 结果与讨论第81-89页
        6.2.1 SiO_2胶束晶体的构建第81页
        6.2.2 SiO_2胶束晶体为模板的金、银SERS基底制备及对内分泌干扰素的检测第81-84页
        6.2.3 SERS基底的重现性检测第84-85页
        6.2.4 电磁模拟与增强因子计算第85-86页
        6.2.5 SERS基底的长期稳定性第86-87页
        6.2.6 内分泌干扰素SERS强度与浓度的依赖关系第87-89页
    6.3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第七章 硅藻土模板负载金纳米粒子体系的制备及对潜指纹的SERS分析第90-104页
    7.1 本章引言第90-91页
    7.2 结果与讨论第91-103页
        7.2.1 硅藻土的分离与纯化第91-92页
        7.2.2 两种尺寸金纳米粒子的制备第92-93页
        7.2.3 硅藻土负载金纳米粒子复合物纽扣状SERS基底的制备第93-97页
        7.2.4 SERS基底重现性检测第97页
        7.2.5 EFs计算,罗丹明6G浓度-强度依赖关系,增强机理分析第97-100页
        7.2.6 SERS基底的长期稳定性第100-101页
        7.2.7 潜指纹外分泌腺汗液中化学成分的SERS分析第101-103页
    7.3 本章小结第103-104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04-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2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获奖励第128-130页
致谢第130-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离子吸附型稀土矿镁盐体系绿色高效浸取技术研究
下一篇:焊接结构疲劳寿命预测相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