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随机置乱和DNA序列操作的图像加密算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1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发展状况 | 第9-10页 |
1.3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0-11页 |
2 混沌图像加密的相关理论 | 第11-20页 |
2.1 沌理论的介绍 | 第11-16页 |
2.1.1 混沌的定义 | 第11页 |
2.1.2 混沌的特征 | 第11-12页 |
2.1.3 混沌的判定依据 | 第12页 |
2.1.4 典型的混沌系统 | 第12-16页 |
2.2 密码学的相关原理 | 第16-18页 |
2.2.1 基本概念和术语 | 第16-17页 |
2.2.2 密码体制的分类 | 第17页 |
2.2.3 密码分析 | 第17-18页 |
2.3 混沌密码学 | 第18页 |
2.4 基于混沌的数字图像加密 | 第18-20页 |
2.4.1 混沌图像加密系统模型 | 第18-19页 |
2.4.2 混沌图像加密优点 | 第19-20页 |
3 基于混沌映射交替使用的彩色图像加密算法 | 第20-30页 |
3.1 彩色图像加密算法 | 第20-22页 |
3.1.1 Logistic混沌映射 | 第20页 |
3.1.2 加密算法 | 第20-22页 |
3.2 实验结果与性能分析 | 第22-29页 |
3.2.1 实验结果 | 第22-24页 |
3.2.2 密钥空间分析 | 第24页 |
3.2.3 直方图分析 | 第24-25页 |
3.2.4 信息熵分析 | 第25页 |
3.2.5 相邻像素相关性分析 | 第25-27页 |
3.2.6 差分攻击 | 第27-28页 |
3.2.7 敏感性分析 | 第28-29页 |
3.3 小结 | 第29-30页 |
4 使用行与列交替结构的混沌图像加密算法 | 第30-38页 |
4.1 混沌映射的选择 | 第30页 |
4.1.1 Lorenz混沌映射 | 第30页 |
4.1.2 Logistic混沌映射 | 第30页 |
4.2 加密算法 | 第30-32页 |
4.3 实验结果与性能分析 | 第32-37页 |
4.3.1 实验结果 | 第32-33页 |
4.3.2 密钥空间分析 | 第33页 |
4.3.3 直方图分析 | 第33-34页 |
4.3.4 敏感性分析 | 第34-35页 |
4.3.5 信息熵分析 | 第35页 |
4.3.6 差分攻击分析 | 第35页 |
4.3.7 相关性分析 | 第35-37页 |
4.4 小结 | 第37-38页 |
5 使用随机像素置乱的混沌图像加密算法 | 第38-45页 |
5.1 混沌映射的选择 | 第38页 |
5.1.1 猫映射 | 第38页 |
5.1.2 Logistic混沌映射 | 第38页 |
5.2 加密算法 | 第38-40页 |
5.3 实验结果和性能分析 | 第40-44页 |
5.3.1 实验结果 | 第40-41页 |
5.3.2 密钥空间分析 | 第41页 |
5.3.3 直方图分析 | 第41页 |
5.3.4 相关性分析 | 第41-43页 |
5.3.5 信息熵 | 第43页 |
5.3.6 差分攻击分析 | 第43页 |
5.3.7 敏感性分析 | 第43-44页 |
5.4 小结 | 第44-45页 |
6 基于DNA序列操作的混沌图像加密算法 | 第45-55页 |
6.1 预备知识 | 第45-47页 |
6.1.1 二维Logistic混沌映射 | 第45页 |
6.1.2 DNA编码和解码 | 第45-46页 |
6.1.3 DNA的加减法规则 | 第46页 |
6.1.4 DNA互补规则 | 第46-47页 |
6.2 加密算法 | 第47-49页 |
6.3 实验结果与性能分析 | 第49-54页 |
6.3.1 实验结果 | 第49-50页 |
6.3.2 直方图分析 | 第50-51页 |
6.3.3 相关性分析 | 第51-52页 |
6.3.4 密钥空间分析 | 第52页 |
6.3.5 信息熵分析 | 第52-53页 |
6.3.6 敏感性分析 | 第53页 |
6.3.7 差分攻击分析 | 第53-54页 |
6.4 小结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