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学(机械设计基础理论)论文--机械动力学论文--机械振动学论文

反共振振动机械的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8页
    1.1 振动利用工程第13页
    1.2 振动机械及分类第13-17页
        1.2.1 振动机械的组成第14页
        1.2.2 振动机械的用途第14-15页
        1.2.3 振动机械的分类第15-17页
    1.3 振动机械的发展趋势第17-23页
        1.3.1 弹性连杆式振动机的发展第18-19页
        1.3.2 惯性式振动机的发展第19-20页
        1.3.3 电磁式振动机的发展第20页
        1.3.4 振动机械的动力学理论及发展第20-21页
        1.3.5 振动机械的大型化与反共振技术的应用第21-22页
        1.3.6 振动机械的其它进展第22-23页
    1.4 振动机械的自同步理论及发展第23页
    1.5 课题提出的目的和意义第23-26页
    1.6 论文的主要工作第26-28页
第二章 反共振理论及应用第28-50页
    2.1 概述第28-29页
    2.2 质量弹簧串联系统的反共振现象第29-38页
        2.2.1 有阻尼质量弹簧串联系统的阻抗矩阵第29-32页
        2.2.2 共振与反共振第32-33页
        2.2.3 原点反共振第33-36页
        2.2.4 跨点反共振第36-38页
    2.3 反共振振动机械的基本原理第38-41页
        2.3.1 原点反共振振动机械的基本原理第38-39页
        2.3.2 跨点反共振振动机械的基本原理第39-41页
    2.4 反共振隔振振动机械的基本原理第41-49页
        2.4.1 单质体反共振隔振振动机的动力学分析第42-44页
        2.4.2 双质体反共振隔振振动机的动力学分析第44-47页
        2.4.3 几种振动机械隔振效果的比较第47-48页
        2.4.4 算例与试验第48-49页
    2.5 反共振振动机械的优越性与应用前景第49页
    2.6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三章 反共振振动机械的参数选择与优化第50-72页
    3.1 概述第50页
    3.2 反共振振动机动力学参数的优化方法第50-56页
        3.2.1 有阻尼原点反共振振动机的阻抗矩阵第50-51页
        3.2.2 动力学参数对振幅稳定性的影响第51-56页
    3.3 反共振点位于两共振点正中间的反共振机参数选择与仿真第56-60页
        3.3.1 有阻尼原点反共振振动机动力学分析第56-57页
        3.3.2 反共振点位于两个共振点正中间的条件方程第57-58页
        3.3.3 反共振点位于两个共振点正中间的动力学参数选择实例与仿真第58-60页
    3.4 反共振时上质体振幅最小的反共振振动机参数选择与仿真第60-63页
        3.4.1 反共振时上质体振幅最小的条件方程第60-61页
        3.4.2 反共振时上质体振幅最小的动力学参数选择及仿真第61-63页
    3.5 反共振振动机动力学参数选择的综合法及仿真第63-67页
        3.5.1 综合选择法质量比的选取第64-65页
        3.5.2 综合法的动力学参数选择及仿真第65-67页
    3.6 物料量随机变化对振幅稳定性的影响第67-71页
        3.6.1 反共振振动机的随机摄动分析第67-69页
        3.6.2 物料质量均值为常数时的随机响应特性分析第69-70页
        3.6.3 物料质量均值变化时的随机响应特性分析第70-71页
    3.7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四章 反共振振动机械的自同步理论第72-90页
    4.1 问题的提出第72页
    4.2 惯性式反共振振动机的机电耦合建模与求解第72-79页
    4.3 反共振状态下的同步性判据和同步传动性判据第79-82页
        4.3.1 反共振状态下的振动同步性判据第79-82页
        4.3.2 反共振状态下的同步传动性判据第82页
    4.4 反共振状态下的同步稳定性判据和同步传动稳定性判据第82-86页
        4.4.1 反共振状态下的同步稳定性判据第82-84页
        4.4.2 反共振状态下的同步传动稳定性判据第84-86页
    4.5 反共振状态下振动同步性与同步传动性的关系及试验研究第86-89页
        4.5.1 反共振状态下振动同步性与同步传动性的关系第86-87页
        4.5.2 反共振状态下振动同步性与同步传动性的试验研究第87-89页
    4.6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第五章 反共振振动机械的振幅稳定控制第90-102页
    5.1 反共振振动机上下质体振幅稳定控制策略第90-91页
    5.2 反共振振动机振幅模糊PID参数自整定控制器设计第91-96页
        5.2.1 反共振点位于两个共振点正中间且只监控上质体的控制方法第91-92页
        5.2.2 模糊PID参数自整定控制器设计第92-96页
    5.3 反共振振动机振幅控制试验系统第96-101页
        5.3.1 反共振振动试验台硬件组成第96-97页
        5.3.2 基于Genie的反共振振动试验台软件设计第97-101页
    5.4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第六章 反共振振动机械的工程应用第102-115页
    6.1 反共振振动筛虚拟样机及性能预测研究第102-111页
        6.1.1 反共振振动筛的三维结构设计第102-103页
        6.1.2 基于有限元的反共振振动筛的刚度及强度预测第103-107页
        6.1.3 反共振振动筛工作性能预测第107-111页
    6.2 反共振振动筛的空载与负载调试及实验第111-114页
    6.3 本章小结第114-115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15-117页
    7.1 结论第115-116页
    7.2 展望第116-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8页
致谢第128-129页
作者简介第129-13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1-13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l-Bi偏晶合金难混溶区液相分离的模拟与控制
下一篇:基于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的人体缺损下颌骨重建及生物力学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