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3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WEB服务QOS评价技术基础 | 第18-32页 |
2.1 Web服务及其体系结构 | 第18-21页 |
2.1.1 Web服务定义 | 第18-19页 |
2.1.2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 | 第19-20页 |
2.1.3 Web服务技术框架 | 第20-21页 |
2.2 Web服务QoS | 第21-30页 |
2.2.1 QoS定义 | 第21-22页 |
2.2.2 QoS属性 | 第22-28页 |
2.2.3 QoS应用 | 第28-30页 |
2.3 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面向领域的可扩展服务QOS模型 | 第32-50页 |
3.1 可扩展的QoS模型 | 第33-36页 |
3.2 面向领域的三维服务QoS评价框架 | 第36-43页 |
3.2.1 服务QoS获取 | 第37-40页 |
3.2.2 服务QoS计算 | 第40-43页 |
3.3 面向领域的扩展SOA体系结构 | 第43-47页 |
3.4 小结 | 第47-50页 |
第四章 面向领域的服务QOS可信度评价模型 | 第50-70页 |
4.1 面向领域的QoS可信度评价框架 | 第51-55页 |
4.1.1 服务QoS可信度评价问题 | 第51-53页 |
4.1.2 面向领域的QoS可信度评价框架 | 第53-55页 |
4.2 面向领域的QoS可信度评价模型 | 第55-58页 |
4.2.1 单个指标的QoS可信度评价 | 第55-56页 |
4.2.2 服务的综合QoS可信度评价模型 | 第56-58页 |
4.3 实验平台构建 | 第58-64页 |
4.3.1 NEUDDI注册中心体系结构 | 第58-59页 |
4.3.2 Web服务搜索爬虫 | 第59-64页 |
4.4 实验仿真 | 第64-69页 |
4.4.1 实验设置 | 第64-66页 |
4.4.2 实验分析 | 第66-69页 |
4.5 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基于服务使用信息的服务QOS约束生成方法 | 第70-92页 |
5.1 用户调用服务行为信息分析 | 第72-73页 |
5.2 用户反馈行为模型 | 第73-77页 |
5.2.1 用户反馈信息 | 第74-75页 |
5.2.2 用户反馈行为分析 | 第75-77页 |
5.3 基于用户约束使用信息的Web服务约束信息获取方法 | 第77-78页 |
5.4 面向需求描述的Web服务约束生成方法 | 第78-82页 |
5.4.1 用户需求描述 | 第78-79页 |
5.4.2 Web服务约束生成过程 | 第79-81页 |
5.4.3 Web服务约束生成方法 | 第81-82页 |
5.5 实验仿真 | 第82-90页 |
5.5.1 实现框架 | 第82-83页 |
5.5.2 基于用户QoS约束的服务质量评价方法相关实验 | 第83-86页 |
5.5.3 无QoS约束场景下服务质量评价方法相关实验 | 第86-88页 |
5.5.4 服务质量评价中用户反馈行为分析及应用相关实验 | 第88-90页 |
5.5.5 实验结果分析 | 第90页 |
5.6 小结 | 第90-92页 |
第六章 基于约束放松的自适应服务选取方法 | 第92-114页 |
6.1 基于分布式约束满足的组合服务选取过程 | 第93-98页 |
6.2 约束放松模型 | 第98-102页 |
6.2.1 服务质量约束模型 | 第98-100页 |
6.2.2 服务质量约束放松模型 | 第100-102页 |
6.3 基于约束放松的自适应服务选取框架 | 第102-110页 |
6.3.1 服务调用流程 | 第103-105页 |
6.3.2 自适应Web服务选取流程 | 第105-106页 |
6.3.3 基于约束放松的自适应服务选取体系结构 | 第106-110页 |
6.4 实验分析 | 第110-113页 |
6.5 小结 | 第113-114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14-118页 |
7.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114-115页 |
7.2 未来研究方向 | 第115-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8页 |
致谢 | 第128-130页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 第130-132页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