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DS技术的信号发生器设计与实现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主要符号说明 | 第7-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 1.1 前言 | 第8页 |
| 1.2 信号发生器发展现状 | 第8-10页 |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0-12页 |
| 第2章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技术原理 | 第12-21页 |
| 2.1 DDS 频率合成技术的原理与结构 | 第12-15页 |
| 2.1.1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12-13页 |
| 2.1.2 DDS 的基本结构 | 第13-15页 |
| 2.2 DDS 的工作特点 | 第15-16页 |
| 2.3 DDS 的杂散特性分析 | 第16-20页 |
| 2.3.1 DDS 的频谱分析 | 第16页 |
| 2.3.2 DDS 的实际杂散特性分析 | 第16-20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第3章 信号发生器的总体设计 | 第21-28页 |
| 3.1 信号发生器的设计方案综述 | 第21-22页 |
| 3.1.1 传统信号发生器 | 第21页 |
| 3.1.2 信号发生器的传统正弦波产生原理 | 第21-22页 |
| 3.2 数字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 第22-25页 |
| 3.2.1 数字信号发生器的设计原理 | 第22-23页 |
| 3.2.2 数字信号发生器的总体设计方案 | 第23-25页 |
| 3.3 方案的可行性论证 | 第25-27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4章 数字信号发生器的硬件设计 | 第28-52页 |
| 4.1 系统的硬件总体设计 | 第28-42页 |
| 4.1.1 主控芯片介绍 | 第28-37页 |
| 4.1.2 信号的产生与控制电路设计 | 第37-42页 |
| 4.2 人机界面交互电路模块设计 | 第42-44页 |
| 4.2.1 键盘电路 | 第42页 |
| 4.2.2 液晶显示电路 | 第42-43页 |
| 4.2.3 接口电路 | 第43-44页 |
| 4.3 信号处理电路模块设计 | 第44-49页 |
| 4.3.1 低通滤波器的选择和设计 | 第44-48页 |
| 4.3.2 输出放大电路 AD603 | 第48-49页 |
| 4.4 电路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 第49-51页 |
| 4.4.1 设计印刷电路板应该注意的事项 | 第49-50页 |
| 4.4.2 杂散噪声处理 | 第50-51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5章 数字信号发生器软件设计 | 第52-66页 |
| 5.1 系统编程 | 第52-53页 |
| 5.1.1 软件调试工具 | 第52-53页 |
| 5.1.2 系统编程语言 | 第53页 |
| 5.2 软件总体方案设计 | 第53-54页 |
| 5.2.1 系统软件设计的可靠性分析 | 第53-54页 |
| 5.2.2 系统软件模块化设计 | 第54页 |
| 5.3 主控程序模块设计 | 第54-57页 |
| 5.4 信号产生模块设计 | 第57-60页 |
| 5.5 串行通信模块设计 | 第60-61页 |
| 5.6 LCD 液晶显示软件设计 | 第61-65页 |
| 5.6.1 YM160128 接口说明 | 第61-62页 |
| 5.6.2 YM160128 显示特性 | 第62页 |
| 5.6.3 LCD 显示功能实现 | 第62-65页 |
| 5.7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第6章 系统调试、结果分析与改进 | 第66-71页 |
| 6.1 系统调试内容 | 第66-67页 |
| 6.2 示波器测试结果 | 第67-68页 |
| 6.3 测试结果分析 | 第68-69页 |
| 6.4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 7.1 性能改良 | 第71-72页 |
| 7.2 主要工作回顾 | 第72页 |
| 7.3 课题后续工作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