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论 | 第11-19页 |
(一) 问题缘起与选题意义 | 第13-15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三) 关键词的说明 | 第16-19页 |
一、 美国最高法院审理平权措施的司法先例 | 第19-28页 |
(一) 开端:德方尼斯案 | 第19-20页 |
(二) 里程碑式的巴基案 | 第20-22页 |
(三) 密歇根的挑战:格拉茨案和格鲁特案 | 第22-25页 |
(四) 新的开始:费雪案 | 第25-26页 |
(五) 小结 | 第26-28页 |
二、 美国最高法院审理平权措施案件的司法框架 | 第28-35页 |
(一) 平权措施的宪法及法律基础 | 第28-29页 |
(二) 审判实践中的司法推理 | 第29-33页 |
(三) 小结 | 第33-35页 |
三、 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 | 第35-41页 |
(一) 大法官的政治倾向 | 第35-36页 |
(二) 大法官的组成 | 第36-38页 |
(三) 大法官的选任 | 第38-39页 |
(四) 小结 | 第39-41页 |
四、 谁是法院之友(friends of the Court)? | 第41-50页 |
(一) 法庭之友(Amicus Curiae):公众舆论的司法影响 | 第41-44页 |
(二) 总统的影响力 | 第44-46页 |
(三) 国会的立法努力 | 第46-48页 |
(四) 各州的回应——加州 209 号提案与德州前 10%法案 | 第48页 |
(五) 小结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7页 |
(一) 多样性原理的道德基础 | 第50-51页 |
(二) “乱象”中的和谐——对平权措施的不同认识 | 第51-52页 |
(三) 美国最高法院与多样性原理 | 第52-54页 |
(四) 多样性原理的法理分析 | 第54页 |
(五) 多样性——美国政府的政治承诺 | 第54-57页 |
附录:部分术语译名对照表 | 第57-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