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石窟寺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8-10页
        1.1.1 选题背景第8页
        1.1.2 理论意义第8-9页
        1.1.3 现实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旅游资源评价的研究进展第10页
        1.2.1 旅游资源的分类第10页
        1.2.2 国内外旅游资源评价研究第10页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第10-12页
        1.3.1 研究思路第10-11页
        1.3.2 研究内容第11-12页
    1.4 研究方法第12页
        1.4.1 文献分析、实地调研法与市场调查相结合第12页
        1.4.2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第12页
        1.4.3 德尔菲专家评估法和层次分析法第12页
    1.5 主要创新点第12-14页
第二章 石窟寺旅游资源的构成及特点研究第14-19页
    2.1 石窟寺旅游资源的概念第14页
    2.2 石窟寺旅游资源的构成第14-16页
        2.2.1 石窟寺的建筑第14-15页
        2.2.2 石窟寺的雕塑第15页
        2.2.3 石窟寺的壁画第15-16页
        2.2.4 石窟寺的书法第16页
    2.3 石窟寺旅游资源的特点第16-17页
    2.4 石窟寺旅游资源的作用第17-19页
第三章 石窟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的理论依据、原则和方法第19-26页
    3.1 石窟寺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第19-23页
        3.1.1 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第19页
        3.1.2 旅游资源价值理论第19-20页
        3.1.3 旅游资源开发理论第20-22页
        3.1.4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2-23页
    3.2 石窟寺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第23-24页
        3.2.1 客观性原则第23页
        3.2.2 科学性原则第23页
        3.2.3 系统性原则第23页
        3.2.4 动态性原则第23-24页
        3.2.5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第24页
    3.3 石窟寺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第24-26页
        3.3.1 德尔菲专家评估法第24页
        3.3.2 层次分析法第24-25页
        3.3.3 语义差异量表第25-26页
第四章 石窟寺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的构建、赋分及等级第26-38页
    4.1 指标筛选第26-27页
        4.1.1 问卷调查设计第26-27页
        4.1.2 筛选评价指标第27页
    4.2 评价体系的确定与构成第27-29页
        4.2.1 评价体系确定的依据第27-28页
        4.2.2 评价体系的的构成第28-29页
    4.3 指标权重的确定第29-33页
        4.3.1 判断矩阵的构造第29-30页
        4.3.2 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第30-31页
        4.3.3 层次总排及其一致性检验第31-32页
        4.3.4 指标权重说明第32-33页
    4.4 石窟寺旅资源评价体系的赋分标准第33-36页
        4.4.1 各评指标的赋分标准第33页
        4.4.2 指标层因子赋分依据第33-35页
        4.4.3 五级语义差异量表的构建第35-36页
    4.5 评价总分的等级划分第36-38页
第五章 彬县大佛寺石窟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前景第38-44页
    5.1 彬县大佛寺石窟概况第38-39页
        5.1.1 大佛寺石窟的资源特色和价值第38页
        5.1.2 大佛寺石窟的开发条件第38-39页
    5.2 大佛寺石窟旅游资源的评价第39-43页
        5.2.1 大佛寺旅游资源评价步骤第39-41页
        5.2.2 彬县大佛寺石窟寺旅游资源评价结果说明第41-43页
    5.3 大佛寺石窟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与前景第43-44页
结论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附录第47-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COX模型的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警研究
下一篇:我国地方政府融资模式研究--以西安市政府融资为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