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绪论 | 第11-19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 国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2. 国内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三) 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 第14-18页 |
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2. 结构安排 | 第15-18页 |
(四)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1.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8页 |
2. 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一、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理论基础 | 第19-27页 |
(一)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内涵 | 第19-22页 |
1. 农业产业体系的内涵 | 第19-20页 |
2.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内涵 | 第20-22页 |
(二)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特点 | 第22-24页 |
1. 技术创新性 | 第22页 |
2. 功能多元性 | 第22-23页 |
3. 产业高端性 | 第23页 |
4. 生产设施性 | 第23页 |
5. 可持续发展性 | 第23页 |
6. 调控高效性 | 第23-24页 |
(三)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的基础理论 | 第24-27页 |
1. 农业产业延伸理论 | 第24-25页 |
2. 农业产业协调理论 | 第25页 |
3. 农业产业组织理论 | 第25-27页 |
二、国内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状况 | 第27-43页 |
(一) 国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状况 | 第27-34页 |
1. 美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状况 | 第27-32页 |
2. 日本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状况 | 第32-34页 |
(二) 国内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状况 | 第34-43页 |
1. 上海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状况 | 第34-39页 |
2. 广州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状况 | 第39-43页 |
三、邢台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现状 | 第43-49页 |
(一) 农业生产趋于区域集中 | 第43-46页 |
(二)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 第46-47页 |
(三) 农业生产条件和主要农产品产量不断提升 | 第47页 |
(四) 农产品加工业和龙头企业初现规模 | 第47-48页 |
(五) 乡村旅游业平稳发展 | 第48-49页 |
四、邢台市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问题分析 | 第49-58页 |
(一) 农业基础投入不足 | 第49-50页 |
(二) 农业结构不合理 | 第50-51页 |
(三) 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 | 第51-54页 |
(四) 农业科技水平落后 | 第54-55页 |
(五) 农业劳动者素质不高 | 第55-58页 |
五、邢台市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的对策建议 | 第58-63页 |
(一) 大力构建现代农业投入体系 | 第58-59页 |
1. 加大财政支持农业发展的力度 | 第58-59页 |
2. 积极发展农村金融 | 第59页 |
(二) 加快构建特色农产品结构体系 | 第59-60页 |
1. 稳定发展粮棉两个基础产业 | 第59页 |
2. 加速发展畜牧、蔬菜和林果等主导产业 | 第59-60页 |
3. 大力提升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休闲观光旅游业 | 第60页 |
(三)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 第60-61页 |
1. 继续做大做强农业产业龙头企业 | 第60页 |
2. 把招商引资力度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的总抓手 | 第60-61页 |
3. 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 | 第61页 |
(四) 积极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 第61-62页 |
1. 推进公益性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 第61页 |
2. 加强市场诱导型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 第61页 |
3. 完善自我服务型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 第61-62页 |
(五) 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新主体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附录 | 第68-69页 |
后记 | 第69-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