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5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 第11-15页 |
1.2.1 锂离子电池对正极材料的要求 | 第11-12页 |
1.2.2 常用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 第12-13页 |
1.2.3 锂离子嵌入/脱出反应机理 | 第13-15页 |
1.3 电化学转化反应 | 第15-18页 |
1.3.1 电化学转化反应机理 | 第15-16页 |
1.3.2 实现可逆转化反应的条件 | 第16-17页 |
1.3.3 基于转化反应的材料 | 第17-18页 |
1.4 过渡金属氟化物的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1.4.1 镍的氟化物 | 第18-19页 |
1.4.2 钴的氟化物 | 第19页 |
1.4.3 铁的氟化物 | 第19-20页 |
1.4.4 LiF/M 复合物 | 第20-22页 |
1.5 转化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22-24页 |
1.5.1 FeF_3的制备方法 | 第22-23页 |
1.5.2 LiF/Fe 的制备方法 | 第23-24页 |
1.6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5-29页 |
2.1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25-26页 |
2.2 材料的制备 | 第26-27页 |
2.2.1 FeF_3的制备 | 第26页 |
2.2.2 FeF_3/C 的制备 | 第26页 |
2.2.3 LiF/Fe 的制备 | 第26页 |
2.2.4 LiF/Fe/C 的制备 | 第26-27页 |
2.3 材料的表征 | 第27页 |
2.3.1 X 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27页 |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 第27页 |
2.4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7-29页 |
2.4.1 电极制备 | 第27页 |
2.4.2 电池组装 | 第27-28页 |
2.4.3 电化学性能测试方法 | 第28-29页 |
第3章 FeF_3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第29-41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FeF_3的表征与性能测试 | 第29-35页 |
3.2.1 FeF_3材料的表征 | 第29-30页 |
3.2.2 FeF_3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0-35页 |
3.3 FeF_3/C 的表征与性能测试 | 第35-39页 |
3.3.1 FeF_3/C 复合材料的表征 | 第35-36页 |
3.3.2 FeF_3/C 复合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6-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4章 LiF/Fe 复合物的液相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41-60页 |
4.1 引言 | 第41页 |
4.2 LiF 的合成 | 第41-43页 |
4.2.1 锂源的选择 | 第42页 |
4.2.2 氟源的选择 | 第42-43页 |
4.3 Fe 粉的制备 | 第43-44页 |
4.3.1 铁源的选择 | 第43页 |
4.3.2 还原剂的选择 | 第43-44页 |
4.4 LiF/Fe 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第44-51页 |
4.4.1 LiF/Fe 的制备与表征 | 第45-46页 |
4.4.2 LiF/Fe 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46-51页 |
4.5 LiF/Fe 液相制备工艺的优化 | 第51-58页 |
4.5.1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51-54页 |
4.5.2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 第54-5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5章 后处理对 LiF/Fe 复合物性能改善的研究 | 第60-69页 |
5.1 引言 | 第60页 |
5.2 LiF/Fe/C 复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 第60-64页 |
5.2.1 球磨时间的确定 | 第60-62页 |
5.2.2 还原时间的确定 | 第62-63页 |
5.2.3 LiF/Fe/C 复合物的表征 | 第63-64页 |
5.3 LiF/Fe/C 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64-66页 |
5.3.1 循环伏安测试 | 第64-65页 |
5.3.2 充放电特征测试 | 第65-66页 |
5.4 石墨掺杂量对 LiF/Fe/C 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66-68页 |
5.4.1 循环性能测试 | 第66-67页 |
5.4.2 倍率性能测试 | 第67-6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