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11-12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3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3页 |
1.4 论文框架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培训效果评估模型及方法概述 | 第15-23页 |
2.1 培训及相关概念 | 第15-18页 |
2.1.1 培训的内涵 | 第15-16页 |
2.1.2 培训效果及培训迁移理论 | 第16-17页 |
2.1.3 培训效果评估 | 第17-18页 |
2.2 国内外对培训效果评估模型及方法的研究成果 | 第18-23页 |
2.2.1 国外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18-21页 |
2.2.2 国内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我国企业培训效果评估的现状及其在通信企业中的应用特点 | 第23-33页 |
3.1 我国企业培训常用方法 | 第23-24页 |
3.2 我国企业培训效果评估的应用现状及分析 | 第24-29页 |
3.2.1 企业培训效果评估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4-28页 |
3.2.2 企业培训效果评估现状的原因分析 | 第28-29页 |
3.3 通信企业培训效果评估的应用特点 | 第29-33页 |
3.3.1 通信企业员工的特点 | 第29-30页 |
3.3.2 通信企业培训的特点 | 第30-32页 |
3.3.3 通信企业培训效果评估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32-33页 |
第四章 通信企业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3-48页 |
4.1 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 第33-35页 |
4.2 培训效果评估指标的筛选原则 | 第35页 |
4.3 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35-36页 |
4.4 具体指标释义及评价原则 | 第36-39页 |
4.4.1 反应层面 | 第36-37页 |
4.4.2 学习层面 | 第37页 |
4.4.3 行为层面 | 第37-38页 |
4.4.4 结果层面 | 第38页 |
4.4.5 投资回报率 | 第38页 |
4.4.6 培训成果转化环境 | 第38-39页 |
4.5 采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39-43页 |
4.5.1 关于AHP层次分析法 | 第39页 |
4.5.2 评估指标的层次化 | 第39-40页 |
4.5.3 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0-43页 |
4.6 培训效果评估过程中的要素分析 | 第43-48页 |
4.6.1 选择恰当的评估时间 | 第44-46页 |
4.6.2 评估主体与评估方法的选择 | 第46-48页 |
第五章 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N公司培训效果进行实证评估 | 第48-58页 |
5.1 模糊综合评判法简介 | 第48-49页 |
5.2 N公司企业概况 | 第49-50页 |
5.3 评估过程及评估方法设计 | 第50-51页 |
5.4 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进行培训效果评估 | 第51-55页 |
5.4.1 建立子准则层各指标的评价集 | 第52-53页 |
5.4.2 一级模糊评价 | 第53-54页 |
5.4.3 对企业培训效果进行综合模糊评价 | 第54-55页 |
5.5 培训效果评估结果的解读与分析 | 第55-56页 |
5.6 培训效果评估结果验证 | 第56-57页 |
5.7 N公司培训效果评估的不足之处 | 第57-58页 |
5.7.1 缺少培训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撑 | 第57页 |
5.7.2 评估主体比较单一 | 第57-5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1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8-60页 |
6.1.1 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58-59页 |
6.1.2 评估过程的控制与评估方法的选择 | 第59-60页 |
6.2 未来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附录 | 第63-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