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32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3-15页 |
1.2.1 选题目的 | 第13页 |
1.2.2 选题意义 | 第13-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5-30页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5-22页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22-30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30-32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3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30-32页 |
第二章 农业信息化概述 | 第32-36页 |
2.1 农业信息化的相关概念 | 第32-34页 |
2.1.1 信息化的概念 | 第32-33页 |
2.1.2 农业信息化的概念 | 第33-34页 |
2.2 农业信息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地位 | 第34-36页 |
第三章 陕西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 第36-43页 |
3.1 陕西农业信息化的主要作用 | 第36-37页 |
3.1.1 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第36页 |
3.1.2 有助于推动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 第36-37页 |
3.1.3 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 第37页 |
3.2 陕西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 第37-39页 |
3.2.1 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实现飞跃式发展 | 第37-38页 |
3.2.2 农业信息服务模式逐渐革新 | 第38页 |
3.2.3 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断扩大 | 第38页 |
3.2.4 农业信息网络平台也有了一定规模 | 第38-39页 |
3.3 陕西农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39-43页 |
3.3.1 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较低,建设资金投入不够 | 第39-40页 |
3.3.2 信息的时效性与准确性还不足够 | 第40页 |
3.3.3 信息化观点滞后,缺少建设人才 | 第40-41页 |
3.3.4 各部门间联合行动不紧密 | 第41页 |
3.3.5 信息共享率低,有效的统筹和协调不足 | 第41页 |
3.3.6 信息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 第41页 |
3.3.7 信息收集、分析、传输及发布落后 | 第41-43页 |
第四章 杨凌区农业信息化发展经验 | 第43-46页 |
4.1 杨凌区农业信息化发展经验 | 第43-46页 |
4.1.1 依托院校合作,强化农业信息资源拓展和建设 | 第43页 |
4.1.2 夯实农业信息化建设所必需的硬件基础 | 第43-44页 |
4.1.3 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渠道得到开辟和拓宽 | 第44-45页 |
4.1.4 农业信息服务运作新模式——乾兴模式的开创 | 第45-46页 |
第五章 陕西省农业信息化发展对策 | 第46-52页 |
5.1 努力搞好信息化培训,提高农民使用信息的能力 | 第46页 |
5.2 积极开创新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 第46-48页 |
5.2.1 以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建立多样化投资体系 | 第46-47页 |
5.2.2 促进农业科学技术信息的广泛应用 | 第47页 |
5.2.3 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 第47-48页 |
5.3 强化农业信息标准化发展 | 第48-49页 |
5.4 加速农业信息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 | 第49页 |
5.5 提高认识,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 第49页 |
5.6 开发农业信息资源,增加信息质量 | 第49-50页 |
5.7 推动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 第50-51页 |
5.7.1 推动农业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 | 第50页 |
5.7.2 推动应用农业信息监测和预警系统 | 第50-51页 |
5.8 增强信息人才队伍建设 | 第51-52页 |
研究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