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论文--脑血管疾病论文--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论文

急性脑梗死患者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受损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前言第11-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15页
第2章 综述脑血流自动调节在急性脑梗死中的研究进展第15-21页
    2.1 脑血流自动调节的定义第15页
    2.2 脑血流自动调节的分类第15-16页
        2.2.1 静态脑血流自动调节第15-16页
        2.2.2 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第16页
    2.3 脑血流自动调节的机制研究第16-17页
        2.3.1 内皮源性学说第16页
        2.3.2 肌源性学说第16-17页
        2.3.3 代谢源性学说第17页
        2.3.4 神经源性学说第17页
    2.4 脑血流自动调节的检测技术第17-18页
    2.5 脑血流自动调节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研究第18-20页
        2.5.1 CA功能受损与脑梗死类型、面积、时程的关系第18-19页
        2.5.2 CA功能受损与急性脑梗死病情恶化的相关机制研究第19页
        2.5.3 CA功能受损与急性脑梗死的预后相关研究第19-20页
    2.6 小结与展望第20-21页
第3章 材料与方法第21-25页
    3.1 研究对象第21-22页
        3.1.1 入组标准第21页
        3.1.2 排除标准第21页
        3.1.3 对照组第21-22页
    3.2 基线临床资料的收集及分组标准第22-23页
        3.2.1 临床资料收集第22页
        3.2.2 MCA不同狭窄程度的分组标准第22-23页
    3.3 脑血流自动调节监测方法第23页
    3.4 数据处理及分析第23页
    3.5 统计学分析第23-25页
第4章 结果第25-35页
    4.1 基线资料第25-27页
    4.2 健康对照组及患者组的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参数比较第27-29页
    4.3 患者组相位差与临床资料的线性回归分析第29-31页
    4.4 患侧MCA狭窄与LDL-C的交互作用分析第31页
    4.5 患侧MCA不同狭窄程度分组的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参数比较第31-35页
第5章 讨论第35-39页
    5.1 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与急性脑梗死第35-36页
    5.2 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与LDL-C第36-37页
    5.3 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与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关系第37-38页
    5.4 本研究的不足及展望第38-39页
第6章 结论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8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48-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收益法的矿业企业价值评估中基本参数的分析确定
下一篇:血管内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颅内段狭窄及闭塞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