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利用免疫亲和色谱柱特异性敲除甘草酸的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英文缩略表第11-12页
综述一 甘草的研究进展第12-22页
    1 甘草的药理作用与成分第12-15页
        1.1 甘草的抗炎作用研究第12-13页
        1.2 抗消化系统溃疡作用第13页
        1.3 甘草的止痛作用第13页
        1.4 甘草的抗病毒与抗菌作用第13-14页
        1.5 甘草的保肝作用第14页
        1.6 甘草的其他药理学作用第14页
        1.7 甘草的禁忌配伍研究第14-15页
    2 甘草种类与差异研究第15-17页
        2.1 甘草的种类第15页
        2.2 不同品种甘草化学成分差异第15-16页
        2.3 不同品种甘草药理作用差异第16页
        2.4 其他第16-17页
    3 结论第17-18页
    参考文献第18-22页
综述二 免疫亲和色谱技术研究进展第22-36页
    1 免疫亲和色谱简介第22-24页
        1.1 免疫亲和色谱的历史沿革第22页
        1.2 免疫亲和色谱的工作原理第22-23页
        1.3 免疫亲和色谱的特点第23-24页
    2 免疫亲和色谱技术的应用第24-28页
        2.1 生物大分子的纯化分析研究第25页
        2.2 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第25-27页
        2.3 在中药研究领域的应用第27-28页
    3 结论第28-30页
    参考文献第30-36页
前言第36-39页
    1 特异性敲除技术在解析敲除成分与中药药效关联性中的研究思路第36-37页
    2 甘草化学成分及其抗炎作用研究第37-38页
    3 技术路线第38-39页
第一章 抗甘草酸单克隆抗体腹水的制备第39-47页
    1 材料第39-40页
        1.1 实验动物第39页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第39页
        1.3 主要溶液及其配制第39-40页
    2 实验方法第40-43页
        2.1 甘草酸单克隆抗体腹水的生产第40-41页
        2.2 抗甘草酸腹水的效价及竞争性的检测第41-42页
        2.3 抗甘草酸腹水的交叉反应检测第42-43页
    3 实验结果第43-46页
        3.1 抗甘草酸腹水的效价与竞争性检测第43-44页
        3.2 抗甘草酸腹水的交叉反应率测定第44-46页
    4 结论与讨论第46-47页
第二章 抗甘草酸单克隆抗体免疫亲和色谱柱的制备第47-55页
    1 材料第47-48页
        1.1 主要试剂与仪器第47页
        1.2 主要溶液的配制第47-48页
    2 实验方法第48-51页
        2.1 甘草酸单克隆抗体腹水的纯化第48-49页
        2.2 抗体纯度的鉴定第49-50页
        2.3 甘草酸免疫亲和色谱的制备第50-51页
        2.4 甘草酸免疫亲和色谱柱抗体-凝胶偶联率测定第51页
    3 实验结果第51-53页
        3.1 抗体纯化结果的鉴定第51-52页
        3.2 甘草酸免疫亲和色谱柱的制备第52-53页
        3.3 偶联率偶联比的测定第53页
    4 结论与讨论第53-55页
第三章 利用免疫亲和色谱柱特异性敲除甘草酸的方法学研究第55-65页
    1 材科第55-56页
        1.1 主要试剂与仪器第55-56页
        1.2 主要溶液的配制第56页
    2 实验方案第56-59页
        2.1 甘草酸标准曲线的制备第56-57页
        2.2 甘草酸免疫亲和色谱柱柱效考察第57-59页
    3 实验结果第59-63页
        3.1 甘草酸标准曲线测定第59-60页
        3.2 特异性敲除实验第60-61页
        3.4 最大载样量与敲除率考察第61页
        3.5 重复性与稳定性考察第61-62页
        3.6 甘草酸免疫亲和色谱柱精密度与准确度考察第62-63页
    4 结论与讨论第63-65页
第四章 甘草酸免疫亲和色谱柱特异性敲除甘草提取液研究第65-84页
    1 试剂与仪器第65页
    2 实验方法第65-68页
        2.1 HPLC测定甘草提取液中甘草酸含量第65-66页
        2.2 甘草提取液特异性敲除样品的制备第66-67页
        2.3 甘草特异性敲除样品液相图谱的测定与结构鉴定第67-68页
    3 实验结果第68-82页
        3.1 甘草酸标准曲线的绘制第68-69页
        3.2 特异性敲除甘草酸前后甘草提取液液相图谱测定第69-71页
        3.3 甘草提取液敲除化合物的鉴定第71-82页
    4 结论与讨论第82-84页
第五章 三种甘草提取液、敲除液和甘草酸对RAW264.7细胞炎症损伤模型药效比较研究第84-94页
    1 材料第84-85页
        1.1 主要试剂及仪器第84-85页
        1.2 主要试剂的配制第85页
    2 实验方法第85-87页
        2.1 RAW264.7细胞复苏、传代及铺板第85-86页
        2.2 甘草酸及三种甘草提取液给药测定RAW264.7细胞存活率第86页
        2.3 甘草酸及三种甘草提取液敲除前后的细胞抗炎效果比较第86-87页
        2.4 数据统计第87页
    3 结果第87-92页
        3.1 甘草酸及三种甘草提取液给药测定RAW264.7细胞存活率第87-89页
        3.2 甘草酸及三种甘草提取液敲除前后的细胞抗炎效果比较第89-92页
    4 结论与讨论第92-94页
        4.1 细胞活性实验第92页
        4.2 细胞抗炎实验第92-94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94-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0页
致谢第100-101页
简历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蒙药清血八味片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下一篇:五味降压方化学成分研究及基于代谢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