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基于锰镍基金属氧化物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合成及性能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38页
    1.1 引言第10-11页
    1.2 锂离子电池简介第11-13页
        1.2.1 锂离子电池发展历史第11-12页
        1.2.2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第12-13页
    1.3 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第13-14页
        1.3.1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概况第13-14页
        1.3.2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概况第14页
    1.4 纳米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研究进展第14-28页
        1.4.1 硅基材料第15-16页
        1.4.2 锡基材料第16-19页
        1.4.3 过渡金属氧化物第19-28页
    1.5 论文的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第28-29页
        1.5.1 选题依据第28-29页
        1.5.2 研究内容第29页
    1.6 参考文献第29-38页
第二章 氧化锰基纳米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第38-49页
    2.1 引言第38-39页
    2.2 实验部分第39-41页
        2.2.1 实验材料第39页
        2.2.2 实验过程第39-40页
        2.2.3 实验仪器第40-41页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1-46页
    2.4 本章小结第46页
    2.5 参考文献第46-49页
第三章 氧化镍纳米结构的制备和表征第49-57页
    3.1 引言第49-50页
    3.2 实验部分第50页
        3.2.1 实验材料第50页
        3.2.2 实验过程第50页
        3.2.3 实验仪器第50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0-54页
        3.3.1 NiO纳米花状结构第50-53页
        3.3.2 不同反应时间对NiO形貌的影响第53页
        3.3.3 NiO纳米片结构的研究第53-54页
    3.4 本章小结第54页
    3.5 参考文献第54-57页
第四章 六方NiO-Co_3O_4纳米片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研究第57-69页
    4.1 引言第57-58页
    4.2 实验部分第58-60页
        4.2.1 实验材料第58页
        4.2.2 实验过程第58-59页
        4.2.3 实验仪器第59-60页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0-65页
    4.4 本章小结第65-66页
    4.5 参考文献第66-69页
第五章 结论第69-7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二维Bi2Te3-xSex及其与石墨烯的异质结材料制备与表征
下一篇:构建具有蛋白酶检测功能以及热化疗协同抗肿瘤效应的纳米复合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