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文物考古论文--古书契论文--金文论文

建国后金文档案编纂成果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0 绪论第10-15页
    0.1 选题研究对象第10-12页
    0.2 选题研究现状第12-13页
        0.2.1 国内学者的研究状况第12-13页
        0.2.2 国外学者的研究状况第13页
    0.3 选题目的及意义第13-15页
        0.3.1 选题目的第13-14页
        0.3.2 选题意义第14-15页
1 建国后金文档案编纂成果的历史沿革第15-24页
    1.1 建国初期的金文档案编纂成果(1949-1976)第15-17页
    1.2 改革开放时期的金文档案编纂成果(1977-1999)第17-20页
    1.3 新时期的金文档案编纂成果(2000-2014)第20-24页
2 建国后金文档案编纂成果的编纂主体第24-30页
    2.1 科研院所系统第24-26页
    2.2 文博系统第26-28页
    2.3 高校系统第28-30页
3 建国后金文档案编纂成果的类型第30-37页
    3.1 按金文档案的形成时期划分第30-31页
        3.1.1 通史类金文档案编纂成果第30页
        3.1.2 断代史类金文档案编纂成果第30-31页
        3.1.3 其他类金文档案编纂成果第31页
    3.2 按编纂成果的加工程度划分第31-33页
        3.2.1 金文档案一次编纂成果第31-32页
        3.2.2 金文档案二次编纂成果第32-33页
    3.3 按编纂的形式划分第33-34页
        3.3.1 摹本第33页
        3.3.2 拓本第33-34页
        3.3.3 图片、拓本、摹本、释文合集第34页
    3.4 按金文档案编纂成果的收录范围划分第34-37页
        3.4.1 全国性金文档案编纂成果第35页
        3.4.2 地方性金文档案编纂成果第35-37页
4 建国后金文档案编纂成果的编纂体例与方法第37-53页
    4.1 金文档案编纂成果的体例第37-38页
        4.1.1 对铭文自身的编纂第37页
        4.1.2 对铭文编纂并附以释文第37-38页
    4.2 金文档案编纂成果的加工方法第38-53页
        4.2.1 编纂成果的命名第38-39页
        4.2.2 编纂成果的来源第39-40页
        4.2.3 金文档案的排列顺序第40-43页
        4.2.4 金文档案的编号及说明第43-44页
        4.2.5 编纂成果中使用的符号第44-46页
        4.2.6 摹本、拓片、图片第46-51页
        4.2.7 文字的隶定第51页
        4.2.8 其他第51-53页
5 建国后金文档案编纂成果的回顾与展望第53-57页
    5.1 建国后金文档案编纂成果的回顾第53-54页
        5.1.1 建国后金文档案编纂成果的特点第53-54页
        5.1.2 建国后金文档案编纂成果的规律第54页
    5.2 建国后金文档案编纂成果的展望第54-57页
结束语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致谢第60-6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明代科技文献官方、民间、宗教三大作者群体研究
下一篇:南宋科技文献官方、民间、宗教三大作者群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