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艺术在电视文艺节目中的影像审美探析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引言 | 第8-11页 |
1 数字媒体艺术及相关概论 | 第11-20页 |
1.1 数字媒体艺术概述 | 第11-14页 |
1.1.1 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与发展 | 第11-12页 |
1.1.2 数字媒体艺术涉及的领域 | 第12-13页 |
1.1.3 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溯源 | 第13-14页 |
1.2 电视文艺节目概述 | 第14-18页 |
1.2.1 我国电视文艺节目的分类 | 第14-15页 |
1.2.2 电视文艺节目的影像审美 | 第15-16页 |
1.2.3 电视文艺节目影像审美的变化 | 第16-18页 |
1.3 影像审美的概述 | 第18-20页 |
1.3.1 影像是什么 | 第18页 |
1.3.2 影像审美的流变 | 第18-20页 |
2 影像中的数字媒体艺术 | 第20-27页 |
2.1 数字媒体艺术在影像中的参与方式 | 第20-22页 |
2.1.1 作为主体:独立表演 | 第20-21页 |
2.1.2 作为陪体:参与表演 | 第21页 |
2.1.3 作为环境:烘托表演 | 第21-22页 |
2.2 影像中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 | 第22-24页 |
2.2.1 完美的穿越——异次元时空 | 第22-23页 |
2.2.2 全能的镜头——对传统镜头方式的补充 | 第23-24页 |
2.2.3 流淌的光影——“流星雨”效果 | 第24页 |
2.3 数字媒体艺术的技术手段 | 第24-27页 |
2.3.1 虚拟现实技术 | 第24-25页 |
2.3.2 LED技术 | 第25-27页 |
3 数字媒体艺术影像的审美解读 | 第27-36页 |
3.1 视觉优先构筑的镜头语言 | 第27-29页 |
3.1.1 视觉无意识的建构 | 第27-28页 |
3.1.2 视觉创世纪的奇迹 | 第28-29页 |
3.2 观看中多层次的情感体验 | 第29-31页 |
3.2.1 木乃伊情意结 | 第29-30页 |
3.2.2 由观看到沉浸的精神消费 | 第30页 |
3.2.3 多感官的情感交互 | 第30-31页 |
3.3 影像呈现中的建构 | 第31-33页 |
3.3.1 受众思维方式的建构 | 第31-32页 |
3.3.2 多种感觉通道的整合建构 | 第32-33页 |
3.4 后现代艺术生产方式的重构 | 第33-36页 |
3.4.1 混搭与流行 | 第33-34页 |
3.4.2 拼贴与复制 | 第34-35页 |
3.4.3 拿来与解构 | 第35-36页 |
4 数字媒体艺术的审美思辨 | 第36-39页 |
4.1 技术与艺术的理性融合 | 第36-37页 |
4.2 受众的审美需求 | 第37-38页 |
4.3 民族文化与精品意识 | 第38-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