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遗传学论文--遗传学分支学科论文--进化遗传学论文

遗传、基因和进化--回应来自表观遗传学的挑战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导言第10-16页
第一章 从现代进化综合到基因中心论第16-39页
    1.1 孟德尔遗传学第18-25页
        1.1.1 孟德尔的杂交实验第18-21页
        1.1.2 摩尔根的果蝇实验室第21-23页
        1.1.3 孟德尔遗传学与生物测量学第23-25页
    1.2 遗传、进化和发育第25-32页
        1.2.1 量化的进化论——群体遗传学第26-29页
        1.2.2 进化的黑匣子——发育第29-32页
    1.3 现代进化综合中的基因中心论第32-39页
        1.3.1 基因中心论的内涵第33-39页
第二章 来自表观遗传的挑战第39-61页
    2.1 关于“延展进化综合”的论战第40-47页
        2.1.1 发育偏向第41-43页
        2.1.2 表型可塑性第43-45页
        2.1.3 生态位构建第45-47页
    2.2 表观遗传第47-61页
        2.2.1 表观遗传学的概念变迁第48-50页
        2.2.2 表观遗传的生物学基础第50-52页
        2.2.3 表观遗传的经典案列第52-56页
        2.2.4 表观遗传对基因中心论的挑战第56-61页
第三章 延展的遗传第61-76页
    3.1 基因遗传与表观遗传第61-67页
        3.1.1 无限性第62-63页
        3.1.2 模块性第63-66页
        3.1.3 稳定性第66-67页
    3.2 三个遗传理论第67-72页
        3.2.1 发育系统论第68-69页
        3.2.2 多重系统论第69-70页
        3.2.3 延展的复制子理论第70-72页
    3.3 延展的复制子第72-76页
        3.3.1 复制子——选择的单位?第72-73页
        3.3.2 复制子概念的修正第73-76页
第四章 获得性遗传观的复兴第76-93页
    4.1 传统观的获得性遗传第77-83页
        4.1.1 传统观的获得性遗传之由来第77-80页
        4.1.2 传统观的获得性遗传之覆灭第80-83页
    4.2 当今的获得性遗传观——软遗传第83-89页
        4.2.1 亚布朗卡的论证第84-85页
        4.2.2 现代进化综合中的随机性第85-87页
        4.2.3 表观遗传对软遗传的复兴第87-89页
    4.3 软遗传之深究第89-93页
        4.3.1 基因同化第89-91页
        4.3.2 软遗传和基因同化第91-93页
第五章 延展的基因中心论第93-117页
    5.1 两个基因概念第94-102页
        5.1.1“工具型基因”第95-96页
        5.1.2“基因P”和“基因D”第96-98页
        5.1.3 两类问题和两类原因第98-102页
    5.2 定义“进化型基因”第102-110页
        5.2.1“分子基因”的过去和现状第102-104页
        5.2.2 形式的进化理论中的“基因”第104-107页
        5.2.3“进化型基因”第107-110页
    5.3 延展的基因中心论第110-117页
        5.3.1“进化型表型”第110-112页
        5.3.2“进化型环境”第112-114页
        5.3.3“延展的基因中心论”第114-117页
第六章 回应表观遗传的挑战第117-135页
    6.1 基因中心论的“延展”第117-121页
        6.1.1 遗传是“进化型基因”的传递第117-118页
        6.1.2“进化型基因”决定表现型第118-119页
        6.1.3 进化是“进化型基因”频率的改变第119-121页
    6.2 软遗传的复兴第121-126页
        6.2.1 抛弃新达尔文主义的内核第122-124页
        6.2.2 回应软遗传的复兴第124-126页
    6.3 发育在进化中的角色第126-130页
        6.3.1 忽略“发育因子”第126-127页
        6.3.2“因果完整性原则”第127-128页
        6.3.3 两类问题和两种框架第128-130页
    6.4 可能的反驳与回应第130-135页
        反驳一第130-131页
        反驳二第131-132页
        反驳三第132-134页
        反驳四第134-135页
结语第135-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54页
附录:个人发表论文第154-155页
后记第155-156页

论文共1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电影产业财税扶持政策绩效研究--一个国际竞争优势培育视角的考察
下一篇:党报深度报道叙事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