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3页 |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9页 |
1.2.1 饱和土弹性固结理论研究 | 第9-13页 |
1.2.2 考虑流变固结理论研究 | 第13-16页 |
1.2.3 竖井地基固结理论研究 | 第16-18页 |
1.2.4 固结沉降计算研究 | 第18-19页 |
1.3 土的结构性研究 | 第19-20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20-23页 |
第二章 深圳湾淤泥土固结变形特性研究 | 第23-66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深圳湾淤泥土基本物理力学性质 | 第23-25页 |
2.3 深圳湾淤泥土的结构性 | 第25-30页 |
2.4 淤泥土室内压缩曲线的特征分析 | 第30-36页 |
2.5 淤泥土前期固结压力及结构屈服应力的确定 | 第36-40页 |
2.5.1 结构性淤泥土前期固结压力的确定 | 第36-38页 |
2.5.2 结构屈服应力的确定 | 第38-40页 |
2.6 结构性淤泥土固结最终沉降量计算 | 第40-46页 |
2.6.1 原状结构性淤泥土固结最终沉降量计算 | 第40-41页 |
2.6.2 扰动度的评价方法 | 第41-44页 |
2.6.3 考虑扰动影响结构性淤泥土固结最终沉降量计算 | 第44-46页 |
2.7 固结~时间关系分析 | 第46-60页 |
2.7.1 沉降观测结果分析 | 第46-50页 |
2.7.2 固结变形曲线特征 | 第50-53页 |
2.7.3 淤泥土主次固结变形分析 | 第53-56页 |
2.7.4 固结系数变化规律 | 第56-60页 |
2.8 固结度计算 | 第60-64页 |
2.8.1 理论计算方法 | 第60-61页 |
2.8.2 根据实测资料计算固结度的两种方法 | 第61-64页 |
2.9 小结 | 第64-66页 |
第三章 淤泥土固结过程中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 | 第66-81页 |
3.1 引言 | 第66-67页 |
3.2 淤泥土中的孔隙水 | 第67-70页 |
3.2.1 双电层结构 | 第67-69页 |
3.2.2 饱和土中孔隙水 | 第69-70页 |
3.3 现场实测孔压资料分析 | 第70-80页 |
3.3.1 孔隙水压力沿深度分布情况 | 第70-71页 |
3.3.2 孔隙水压力的产生 | 第71-75页 |
3.3.3 孔隙水压力的消散 | 第75-80页 |
3.4 小结 | 第80-81页 |
第四章 淤泥土固结过程中微结构变化效应 | 第81-110页 |
4.1 引言 | 第81-82页 |
4.2 土微观结构定量化指标体系 | 第82-84页 |
4.3 微结构定量参数的确定及试验方法 | 第84-86页 |
4.3.1 结构单元体或孔隙大小和形态特征参数 | 第84-85页 |
4.3.2 结构单元体或孔隙排列特征参数 | 第85-86页 |
4.4 淤泥土原状样微观结构特征 | 第86-92页 |
4.5 淤泥土固结过程中结构单元体变化特征 | 第92-96页 |
4.5.1 结构单元体粒度变化特征 | 第94-95页 |
4.5.2 结构单元体形状变化特征 | 第95页 |
4.5.3 结构单元体定向性变化特征 | 第95-96页 |
4.6 淤泥土固结过程中孔隙变化特征 | 第96-100页 |
4.6.1 孔隙大小、个数在固结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 第99页 |
4.6.2 孔隙形状在固结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 第99页 |
4.6.3 孔隙定向性在固结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 第99-100页 |
4.7 固结变形与微观结构参数变化特性相关性分析 | 第100-108页 |
4.7.1 结构单元体微结构参数与垂直变形关系 | 第100页 |
4.7.2 孔隙微结构参数与垂直变形关系 | 第100-108页 |
4.8 小结 | 第108-110页 |
第五章 变荷载下竖井地基结构性粘弹性固结模型研究 | 第110-145页 |
5.1 引言 | 第110-111页 |
5.2 结构性粘弹性固结方程的建立 | 第111-118页 |
5.2.1 结构性粘弹性流变模型 | 第111-113页 |
5.2.2 竖井地基结构性粘弹性固结方程及求解条件 | 第113-118页 |
5.3 竖井地基粘弹性固结方程的解析解 | 第118-126页 |
5.4 结构性粘弹性模型Boit固结有限元方法 | 第126-131页 |
5.5 结构性粘弹性固结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131-137页 |
5.6 结构性粘弹性固结性状分析 | 第137-144页 |
5.7 小结 | 第144-145页 |
第六章 深港西部通道软基处理工程固结变形计算与监测结果分析. | 第145-153页 |
6.1 工程概况 | 第145-149页 |
6.2 有限元计算分析 | 第149-152页 |
6.2.1 单元网格划分、计算分析条件 | 第149-151页 |
6.2.2 计算参数 | 第151-152页 |
6.3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152-153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53-158页 |
7.1 结论 | 第153-156页 |
7.2 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156-158页 |
参考文献 | 第158-166页 |
攻博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166-167页 |
致谢 | 第167-168页 |
中文摘要 | 第168-172页 |
英文摘要 | 第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