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学、针灸疗法论文

HMGB1在电针内关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中的机制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符号说明第12-13页
绪论第13-16页
第一章 HMGB1是电针内关对心肌IR损伤保护作用中的关键靶点第16-45页
    1.1 引言第16-17页
    1.2 材料和方法第17-31页
        1.2.1 实验动物第17页
        1.2.2 实验设计第17-18页
        1.2.3 实验材料第18-19页
        1.2.4 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第19-20页
        1.2.5 电针刺激第20页
        1.2.6 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第20-22页
        1.2.7 心肌组织Realtime PCR第22-26页
        1.2.8 心肌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第26-28页
        1.2.9 苏木精-伊红(HE)染色第28页
        1.2.10 心肌梗死面积测定第28-29页
        1.2.11 血清cTnI ELISA测定第29-31页
        1.2.12 统计方法第31页
    1.3 实验结果第31-41页
        1.3.1 再灌注不同时间HMGB1在心肌组织的表达情况第31页
        1.3.2 电针内关穴对再灌注各时间点的心肌组织HMGB1表达水平的影响第31-34页
        1.3.3 电针内关穴能够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的心肌损伤第34-37页
        1.3.4 电针内关穴的心肌保护作用与抑制HMGB1的释放及下游炎症反应有关第37-41页
    1.4 讨论第41-44页
        1.4.1 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构建第41页
        1.4.2 电针内关预处理第41-43页
        1.4.3 再灌注不同时间点HMGB1的水平第43页
        1.4.4 rHMGB1和HMGB1中和抗体的应用第43-44页
    1.5 结论第44-45页
第二章 自主神经在电针内关调控缺血再灌注期心肌HMGB1释放中的作用第45-61页
    2.1 引言第45-46页
    2.2 材料和方法第46-51页
        2.2.1 实验设计第46-47页
        2.2.2 实验材料第47-48页
        2.2.3 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第48页
        2.2.4 电针内关穴刺激第48页
        2.2.5 单侧迷走神经切断术第48页
        2.2.6 化学法交感神经阻滞第48页
        2.2.7 迷走神经增强第48页
        2.2.8 心肌组织乙酰胆碱测定第48-51页
        2.2.9 心肌组织Western blot第51页
        2.2.10 心肌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第51页
        2.2.11 苏木精-伊红(HE)染色第51页
        2.2.12 心肌梗死面积测定第51页
        2.2.13 血清cTnI ELISA测定第51页
        2.2.14 统计方法第51页
    2.3 实验结果第51-58页
        2.3.1 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对IR心肌组织HMGB1表达水平的影响第51-54页
        2.3.2 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对电针内关的心肌保护作用的影响第54-57页
        2.3.3 电针内关对心肌组织乙酰胆碱(ACh)含量的影响第57-58页
    2.4 讨论第58-60页
        2.4.1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影响第58页
        2.4.2 电针内关穴与迷走神经第58-59页
        2.4.3 电针内关穴与交感神经第59-60页
    2.5 结论第60-61页
第三章 胆碱能神经受体在电针内关抑制IR期心肌HMGB1释放中的作用第61-72页
    3.1 引言第61-62页
    3.2 材料和方法第62-65页
        3.2.1 实验设计第62-63页
        3.2.2 实验材料第63-64页
        3.2.3 心肌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第64页
        3.2.4 电针内关穴刺激第64页
        3.2.5 药物处理第64页
        3.2.6 心肌组织Western blot第64页
        3.2.7 心肌组织Realtime PCR第64页
        3.2.8 心肌组织cTnI ELISA测定第64页
        3.2.9 心肌梗死面积测定第64-65页
        3.2.10 苏木素-伊红(HE)染色第65页
        3.2.11 统计方法第65页
    3.3 实验结果第65-69页
        3.3.1 胆碱能M型、N型及α7-N型受体阻滞对电针内关的心肌保护作用的影响第65-67页
        3.3.2 胆碱能M型、N型及α7-N型受体阻滞对再灌注心肌组织HMGB1表达水平的影响第67-69页
    3.4 讨论第69-71页
        3.4.1 胆碱能M受体与心肌保护第69-70页
        3.4.2 胆碱能N受体与心肌保护第70-71页
    3.5 结论第71-72页
第四章 ACh及NE对缺氧条件下原代心肌细胞HMGB1释放的影响及相关受体研究第72-92页
    4.1 引言第72页
    4.2 材料和方法第72-81页
        4.2.1 实验设计第72-73页
        4.2.2 实验材料第73-76页
        4.2.3 原代心肌细胞培养第76-77页
        4.2.4 原代心肌缺氧模型第77页
        4.2.5 原代心肌细胞Western blot第77-78页
        4.2.6 培养液中HMGB1的ELISA检测第78-79页
        4.2.7 培养液中LDH的检测第79-80页
        4.2.8 原代心肌细胞HMGB1免疫荧光染色第80-81页
    4.3 实验结果第81-89页
        4.3.1 乙酰胆碱及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肌细胞缺氧后HMGB1表达水平的影响第81-85页
        4.3.2 乙酰胆碱对心肌细胞缺氧后HMGB1表达水平调控中的受体参与第85-89页
    4.4 讨论第89-91页
    4.5 结论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103页
致谢第103-104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线免疫和炎症指标与胃癌预后的关联性研究
下一篇:苦荞麦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脂作用及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