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1章 实验研究 | 第13-34页 |
1.1 材料与方法 | 第13-20页 |
1.1.1 实验材料 | 第13-15页 |
1.1.2 实验方法 | 第15-20页 |
1.1.3 统计分析 | 第20页 |
1.2 结果 | 第20-27页 |
1.2.1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制备 | 第20-21页 |
1.2.2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的大体形态 | 第21-22页 |
1.2.3 BMSCs图片及鉴定结果 | 第22-23页 |
1.2.4 心肌细胞图片及鉴定结果 | 第23页 |
1.2.5 各组实验动物IL-8、TNF-α表达情况 | 第23-24页 |
1.2.6 各组实验动物cTnT表达情况 | 第24页 |
1.2.7 各组实验动物心肌梗死后H.E染色 | 第24-25页 |
1.2.8 各组实验动物急性心肌梗死4周后左心室重量的变化 | 第25-26页 |
1.2.9 荧光显微镜下计数细胞存活数量 | 第26-27页 |
1.3 讨论 | 第27-30页 |
1.3.1 BMSCs的分离、培养及应用 | 第27-29页 |
1.3.2 改善移植BMSCs存活率的可能原理 | 第29页 |
1.3.3 移植BMSCs联合瑞舒伐他汀对AMI预后的影响 | 第29-30页 |
1.4 结论 | 第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4页 |
第2章 综述 干细胞对心肌修复的研究进展 | 第34-42页 |
2.1 干细胞的种类 | 第34-36页 |
2.1.1 全能干细胞 | 第35页 |
2.1.2 多能干细胞 | 第35-36页 |
2.1.3 单能干细胞 | 第36页 |
2.2 干细胞对心肌修复的影响因素 | 第36-39页 |
2.2.1 治疗途径 | 第36-38页 |
2.2.2 治疗时机 | 第38页 |
2.2.3 移植的微环境 | 第38-39页 |
2.3 问题与展望 | 第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导师简介 | 第44-45页 |
作者简介 | 第45-4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