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探究式有效教学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前言 | 第8-11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1.1.1 基于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现状反思 | 第8页 |
1.1.2 基于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启示 | 第8-9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3 研究的方式与对象 | 第9-10页 |
1.3.1 研究方式 | 第9页 |
1.3.2 研究对象 | 第9-10页 |
1.4 研究主要脉络 | 第10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5.1 文献研究法 | 第10页 |
1.5.2 案例分析研究法 | 第10页 |
1.5.3 比较研究法 | 第10-11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1-12页 |
2.1.1 探究 | 第11页 |
2.1.2 探究教学 | 第11页 |
2.1.3 有效教学 | 第11-12页 |
2.2 国内外数学探究式有效教学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2.2.1 数学探究教学研究概述 | 第12-14页 |
2.2.2 数学有效教学的研究概述 | 第14-16页 |
2.3 总结与反思 | 第16-19页 |
2.3.1 对探究式教学本身的思考 | 第16-17页 |
2.3.2 对有效教学的思考 | 第17-19页 |
第3章 基于初中数学探究式有效教学特征和策略探讨 | 第19-28页 |
3.1 数学探究式有效教学特征 | 第19-23页 |
3.1.1 近期效率特征 | 第19-21页 |
3.1.2 远期效率特征 | 第21-23页 |
3.2 数学探究式有效教学策略 | 第23-28页 |
3.2.1 教师引导策略 | 第23-26页 |
3.2.2 学生探究策略 | 第26-28页 |
第4章 基于初中数学探究式有效教学实证研究 | 第28-41页 |
4.1 实证目的与材料 | 第28-29页 |
4.1.1 实证目的 | 第28页 |
4.1.2 实证材料 | 第28-29页 |
4.2 实证被试与变量 | 第29-30页 |
4.2.1 实证被试 | 第29页 |
4.2.2 实证变量 | 第29-30页 |
4.3 实证模式与假设 | 第30页 |
4.3.1 实证模式 | 第30页 |
4.3.2 实证假设 | 第30页 |
4.4 实证过程 | 第30-31页 |
4.4.1 实证准备 | 第30页 |
4.4.2 前后测数学试卷分析 | 第30-31页 |
4.4.3 前后测数学探究学习调查问卷分析 | 第31页 |
4.5 实证结果 | 第31-39页 |
4.5.1 学习成绩前后测的结果与分析 | 第31-35页 |
4.5.2 探究学习前后测的结果与分析 | 第35-38页 |
4.5.3 开放性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 第38-39页 |
4.6 结论 | 第39-41页 |
第5章 初中数学探究式有效教学的案例分析 | 第41-51页 |
5.1 观察有效探究式教学案例分析 | 第41-47页 |
5.1.1 制定合作探究的观察量表 | 第41-43页 |
5.1.2 实施合作探究观察量表 | 第43-45页 |
5.1.3 优化合作探究过程 | 第45-47页 |
5.2 实验有效合作探究案例分析 | 第47-48页 |
5.2.1 成立学习小组,选取小组负责人 | 第47页 |
5.2.2 数学每日一练,学生出题学生改 | 第47-48页 |
5.3 数学有效探究式教学实例分析 | 第48-51页 |
5.3.1 概念探究—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为例 | 第48-49页 |
5.3.2 问题探究—以后测试卷第26题为例 | 第49-51页 |
第6章 研究总结、反思与展望 | 第51-53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51页 |
6.2 研究反思 | 第51-52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附录A 学生访谈提纲 | 第55页 |
附录B 前测数学试卷(满分120) | 第55-58页 |
附录C 后测数学试卷(满分120) | 第58-60页 |
附录D 数学探究学习调查问卷(前测) | 第60-61页 |
附录E 数学探究学习调查问卷(后测)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