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高层建筑论文--高层建筑结构论文

某超限高层建筑罕遇地震弹塑性时程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6页
    1.1 超高层建筑的概念与发展第8-9页
    1.2 超高层建筑结构抗震的意义第9-10页
    1.3 弹塑性分析方法第10-14页
        1.3.1 静力弹塑性分析第10-11页
        1.3.2 动力弹塑性分析第11-14页
    1.4 存在的问题第14页
    1.5 本文主要工作第14-16页
第二章 超限高层弹塑性分析模型第16-35页
    2.1 工程概况第16页
    2.2 软件选择第16-17页
    2.3 材料模型第17-24页
        2.3.1 混凝土第17-24页
        2.3.2 钢材第24页
    2.4 构件模型第24-28页
        2.4.1 剪力墙建模第24-25页
        2.4.2 钢筋混凝土梁、柱建模第25-26页
        2.4.3 铰接的实现第26-27页
        2.4.4 非结构质量的考虑第27-28页
    2.5 整体模型第28-31页
    2.6 阻尼的选取第31-32页
    2.7 积分方法的选取第32-33页
        2.7.1 ABAQUS/Explicit显式算法第32页
        2.7.2 ABAQUS/Standard隐式算法第32-33页
    2.8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三章 超限高层在罕遇地震下的动力弹塑性分析第35-51页
    3.1 动力弹塑性方案分析及确定第35-36页
    3.2 地震波的选取第36-39页
        3.2.1 规范波第36-38页
        3.2.2 天津波第38-39页
    3.3 弹塑性时程反应计算结果及评价第39-49页
        3.3.1 层间位移角第39-41页
        3.3.2 基底剪力第41-42页
        3.3.3 构件损伤破坏第42-49页
    3.4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四章 结构在工程场地安评波下的动力弹塑性分析第51-72页
    4.1 工程场地反应谱第51-53页
    4.2 弹塑性时程反应计算结果第53-70页
        4.2.1 设计年限为50年安评波计算结果及分析第53-61页
        4.2.2 设计年限为100年安评波计算结果及分析第61-70页
    4.3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2-74页
    5.1 本文主要研究及结论第72页
    5.2 进一步工作的展望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78-79页
致谢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十八大以来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
下一篇:连续护理对回肠造口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