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中国法制史论文

中国封建社会不孝罪研究

中文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绪论第7-13页
    一、选题的研究意义第7-8页
    二、文献综述第8-11页
    三、本文的理论框架第11-13页
第一章 立法:制度与调整第13-33页
    第一节 不孝罪之罪与罚的变迁第13-20页
        一、西周:罪名未定,处罚严厉第13-14页
        二、隋唐:罪名入律,刑罚法定第14-16页
        三、唐以降:罪名定型,量刑变化第16-20页
    第二节 不孝罪之类型第20-24页
        一、因伤害尊长人身权利而获罪——“诅詈父母”第20-21页
        二、因冒犯家长对财产控制权利而获罪——“私辄用财”第21-22页
        三、因违背孝亲伦理道德而获罪——“忘亲之心”第22-24页
    第三节 不孝罪之犯罪构成第24-28页
        一、不孝罪的主体:具有子孙的特定身份第24-25页
        二、不孝罪的主观方面——无故意过失之别第25-26页
        三、不孝罪的客观方面:危害父母权利的行为表现第26-27页
        四、不孝罪的客体:血缘伦理关系第27-28页
    第四节 不孝罪与其他罪名的比较第28-32页
        一、不孝罪与恶逆罪第28-29页
        二、不孝罪与谋反罪第29-30页
        三、不孝罪与不义罪第30-31页
        四、不孝罪与内乱罪第31-32页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二章 司法:裁判与实践第33-49页
    第一节 告诉:亲告乃坐第33-36页
        一、告诉的形式第33-34页
        二、呈送发遣权第34-35页
        三、与其他刑事犯罪的区别第35-36页
    第二节 审理:禁止越诉第36-43页
        一、国法之审理程序第36-39页
        二、民间之审理程序第39-41页
        三、审理原则——加重处罚第41-43页
    第三节 判决:相关案例第43-47页
        一、汉代:被废王位——昌邑王居丧违礼第43-44页
        二、唐朝:休妻——李迥秀之妻因叱其媵婢被休案第44页
        三、宋朝:斩立决——宋代县民酒后失控詈逐后母案第44-46页
        四、清朝:杖刑——监生母丧未满期内呈请应试第46-47页
    第四节 情、理、法的统一第47-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三章 评析:成因与影响第49-72页
    第一节 文化基础第49-58页
        一、民众对不孝行为的认识:“无以为继”第49-50页
        二、儒家提倡,百家争鸣:“父慈子孝”第50-54页
        三、封建正统思想:“德主刑辅”第54-56页
        四、统治者的提倡与旌表第56-58页
    第二节 政治基础第58-62页
        一、以“重刑”和“忠孝”为手段第59-60页
        二、以父权服务皇权为前提第60-61页
        三、以“移孝作忠”为价值取向第61-62页
    第三节 伦理基础第62-65页
        一、以宗法血缘为核心第62-63页
        二、“父为子纲”为手段第63-64页
        三、以“家国同构”为支撑环境第64-65页
    第四节 不孝罪引发的思考与启示第65-71页
        一、不孝罪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的影响第66-67页
        二、不孝罪对当今社会产生的影响第67-68页
        三、不孝罪在当今社会是否应该入法第68-71页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结语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9页
致谢第79-8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81-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带学习效应的一些排序问题研究
下一篇:AAT失代偿在脂肪肝大鼠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