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居住区规划论文

开放式住区外部空间环境的适老性设计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6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1 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背景第12页
        1.1.2 开放式住区的建设背景第12-13页
        1.1.3 住区适老性的研究背景第13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3-14页
        1.2.1 研究目的第13页
        1.2.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3 研究对象第14-16页
        1.3.1 研究对象第14页
        1.3.2 相关概念界定第14-16页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6-22页
        1.4.1 国外研究进展第16-20页
        1.4.2 国内研究进展第20-22页
        1.4.3 国内外研究评述第22页
    1.5 研究视角、内容与方法第22-24页
        1.5.1 研究视角第22-23页
        1.5.2 研究内容第23页
        1.5.3 研究方法第23-24页
    1.6 论文框架与技术路线第24-26页
        1.6.1 论文框架第24-25页
        1.6.2 技术路线第25-26页
第二章 开放式住区特征分析第26-37页
    2.1 国内外相关案例研究第26-30页
        2.1.1 国外相关案例第26-27页
        2.1.2 国内相关案例第27-30页
    2.2 开放式住区空间特性第30页
        2.2.1 开放性第30页
        2.2.2 共享性第30页
        2.2.3 混合性第30页
        2.2.4 多样性第30页
    2.3 开放式住区空间要素第30-33页
        2.3.1 适宜的规模尺度第31页
        2.3.2 网格状道路交通系统第31-32页
        2.3.3 混合共享的服务配套设施第32页
        2.3.4 层级开放的公共活动空间第32-33页
        2.3.5 共享的绿化景观第33页
    2.4 开放式住区空间结构模式第33-35页
        2.4.1 点群开放式第34-35页
        2.4.2 街区开放式第35页
        2.4.3 围合开放式第35页
    2.5 开放式住区与封闭式住区的差异第35-36页
    2.6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开放式住区外部空间环境对老年人的影响第37-44页
    3.1 对老年人生理的影响第37-38页
        3.1.1 声环境第37页
        3.1.2 光环境第37-38页
        3.1.3 热环境第38页
    3.2 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第38-40页
        3.2.1 安全感第38页
        3.2.2 舒适感第38-39页
        3.2.3 私密感第39页
        3.2.4 邻里感第39页
        3.2.5 归属感第39-40页
    3.3 对老年人行为活动的影响第40-43页
        3.3.1 老年人行为领域第40-41页
        3.3.2 老年人活动范围第41-42页
        3.3.3 老年人活动类型第42-43页
    3.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开放式住区外部空间环境适老性现状问题第44-70页
    4.1 问题调研第44-50页
        4.1.1 调研目的第44页
        4.1.2 调研内容第44-45页
        4.1.3 调研方法第45-46页
        4.1.4 调研实例第46-50页
    4.2 问题分析第50-68页
        4.2.1 规模尺度第50-53页
        4.2.2 空间结构第53-56页
        4.2.3 交通系统第56-59页
        4.2.4 公共活动空间第59-62页
        4.2.5 配套设施第62-65页
        4.2.6 物理环境第65-68页
    4.3 满意度分析第68-69页
    4.4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五章 开放式住区外部空间环境适老性设计策略第70-95页
    5.1 设计原则第70-72页
        5.1.1 安全性原则第70页
        5.1.2 舒适性原则第70页
        5.1.3 通达性原则第70-71页
        5.1.4 领域性原则第71页
        5.1.5 易识别性原则第71页
        5.1.6 交往性原则第71-72页
    5.2 合理控制住区规模尺度第72-74页
        5.2.1 适宜住区规模第72-73页
        5.2.2 适宜边界尺度第73-74页
        5.2.3 适宜开放层级第74页
    5.3 安全组织道路交通第74-79页
        5.3.1 安全的步行空间第75-76页
        5.3.2 多样的步行路径第76-78页
        5.3.3 连续的步行空间第78-79页
    5.4 公共活动空间设计第79-85页
        5.4.1 可防卫性空间第79-82页
        5.4.2 层级开放的空间模式第82-83页
        5.4.3 渗透性的边界空间第83-85页
    5.5 便利布局服务设施第85-89页
        5.5.1 便利可达的距离第85-88页
        5.5.2 多样的类型等级第88-89页
        5.5.3 混合共享的功能第89页
    5.6 舒适物理环境营造第89-94页
        5.6.1 声环境设计第90-92页
        5.6.2 光环境设计第92-94页
    5.7 本章小结第94-9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95-97页
    6.1 结论第95页
    6.2 创新点第95-96页
    6.3 不足与展望第96-97页
        6.3.1 不足第96页
        6.3.2 展望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0页
图表目录第100-104页
附录一:开放式住区适老性设计情况调查问卷第104-108页
致谢第108-109页
作者简介第109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聚集代数多重网格的大地电磁三维正演研究
下一篇:宁芜矿集区地壳结构反射地震探测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