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生物论文

高中生物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实践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国内外研究状况第11-13页
        1.2.1 国外研究状况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状况第12-13页
    1.3 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第13-15页
        1.3.1 研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第13-14页
        1.3.2 研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有利于综合国力的提高第14页
        1.3.3 研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第14页
        1.3.4 研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14页
        1.3.5 生物学科对于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有特殊意义第14-15页
    1.4 研究思路第15-16页
第二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概述第16-26页
    2.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概念界定第16页
    2.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涵分析第16-18页
        2.2.1 情感第16-17页
        2.2.2 态度第17页
        2.2.3 价值观第17-18页
    2.3 高中生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分类第18-20页
        2.3.1 学习态度(兴趣)第18页
        2.3.2 审美情趣第18页
        2.3.3 爱国主义教育第18页
        2.3.4 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STSE)第18-19页
        2.3.5 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第19页
        2.3.6 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第19页
        2.3.7 生命科学认识第19-20页
        2.3.8 人生态度第20页
        2.3.9 辩证唯物主义第20页
    2.4 生物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特点第20-21页
        2.4.1 体验性第20页
        2.4.2 隐蔽性第20-21页
        2.4.3 长久性第21页
        2.4.4 协同性第21页
    2.5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之间的关系第21-22页
    2.6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理论依据第22-26页
        2.6.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心理学基础第22-24页
        2.6.2 克拉斯沃尔情感领域的目标分类理论第24-25页
        2.6.3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张第25-26页
第三章 高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实践研究第26-66页
    3.1 研究方案第26-27页
        3.1.1 研究目的第26页
        3.1.2 研究对象第26页
        3.1.3 研究方法第26-27页
    3.2 研究过程第27-28页
        3.2.1 研究准备阶段第27-28页
        3.2.2 实践阶段第28页
        3.2.3 结果分析及研究总结第28页
    3.3 高中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现状分析第28-34页
        3.3.1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第29-34页
        3.3.2 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现状分析第34页
    3.4 高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实践第34-41页
        3.4.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施策略第34-39页
        3.4.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评价方法第39-41页
    3.5 案例及分析第41-56页
        3.5.1 案例一第41-45页
        3.5.2 案例二第45-48页
        3.5.3 案例三第48-52页
        3.5.4 案例四第52-56页
    3.6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第56-66页
        3.6.1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第56-63页
        3.6.2 实践研究结果分析第63-66页
第四章 研究结论及反思第66-68页
    4.1 研究结论第66页
    4.2 研究不足及反思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附录第72-75页
致谢第75-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研究生时间管理倾向、人格特质与胜任特征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重度子痫前期胎盘外泌体影响滋养细胞及内皮细胞功能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