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残渣好氧厌氧耦合发酵产甲烷特性
| 摘要 | 第8-9页 |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 1 前言 | 第11-24页 |
| 1.1 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11-13页 |
| 1.1.1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 1.1.2 研究的目的 | 第12-13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1.2.1 国内外生物燃气产业发展状况 | 第13-14页 |
| 1.2.2 中草药残渣的特性 | 第14-16页 |
| 1.2.3 中草药残渣的处理现状 | 第16-17页 |
| 1.3 厌氧发酵原理 | 第17-20页 |
| 1.3.1 厌氧发酵中微生物的协同作用 | 第17-19页 |
| 1.3.2 温度、pH、微量元素对厌氧发酵的影响 | 第19页 |
| 1.3.3 底物成分对厌氧发酵的影响 | 第19-20页 |
| 1.4 中草药残渣好氧厌氧耦合发酵 | 第20-21页 |
|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1-24页 |
| 1.5.1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1.5.2 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4-34页 |
| 2.1 试验材料 | 第24-27页 |
| 2.1.1 试验装置 | 第24页 |
| 2.1.2 发酵原料和接种物 | 第24-26页 |
| 2.1.3 试验仪器与试剂 | 第26-27页 |
| 2.2 试验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27-34页 |
| 2.2.1 TS与VS的测定 | 第27-28页 |
| 2.2.2 pH的测定 | 第28页 |
| 2.2.3 产气体积及成分测定 | 第28-29页 |
| 2.2.4 总凯氏氮的测定 | 第29-30页 |
| 2.2.5 总糖和还原糖的测定 | 第30-32页 |
| 2.2.6 脂肪的测定 | 第32-34页 |
| 3 试验方案设计 | 第34-37页 |
| 3.1 CHER两相耦合发酵试验设计 | 第34-36页 |
| 3.1.1 好氧水解酸化相试验设计 | 第34-35页 |
| 3.1.2 厌氧产甲烷相试验设计 | 第35-36页 |
| 3.2 CHER单相厌氧发酵试验设计 | 第36-37页 |
| 4 结果与讨论 | 第37-48页 |
| 4.1 两种CHER单相厌氧发酵结果分析 | 第37-38页 |
| 4.2 两种CHER两相耦合发酵结果分析 | 第38-45页 |
| 4.2.1 好氧水解酸化相结果分析 | 第38-39页 |
| 4.2.2 厌氧产甲烷相结果分析 | 第39-45页 |
| 4.3 方差分析 | 第45-48页 |
| 5 结论与建议 | 第48-50页 |
| 5.1 结论 | 第48页 |
| 5.2 建议 | 第48-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 附录 | 第56-5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