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本论文专用术语的注释表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5页 |
1.2 无定形小区与移动中继通信系统 | 第15-16页 |
1.2.1 无定形小区基本概念 | 第15页 |
1.2.2 无定形小区移动中继通信系统 | 第15-16页 |
1.3 无定形小区移动中继通信系统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页 |
1.3.2 需要研究的关键技术 | 第16-17页 |
1.4 论文的章节安排及创新点 | 第17-19页 |
1.4.1 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17-18页 |
1.4.2 论文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无定形小区移动中继通信系统 | 第19-37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无线信道建模 | 第19-26页 |
2.2.1 无线信道的主要特性参数 | 第20-21页 |
2.2.2 无线信道的基本分类 | 第21-22页 |
2.2.3 无线衰落信道仿真模型 | 第22-26页 |
2.3 移动中继技术 | 第26-33页 |
2.3.1 中继技术简述 | 第26-27页 |
2.3.2 中继通信系统的整体架构与协议栈 | 第27-28页 |
2.3.3 中继技术分类 | 第28-31页 |
2.3.4 无定形小区移动中继通信系统的典型部署场景 | 第31-33页 |
2.4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 第33-36页 |
2.4.1 OFDM技术的历史发展 | 第33-34页 |
2.4.2 OFDM系统的基本原理 | 第34-35页 |
2.4.3 OFDM系统的优缺点 | 第35-36页 |
2.5 本章总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移动中继通信系统回程链路的信道估计技术 | 第37-57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OFDM系统等效基带模型 | 第37-40页 |
3.3 OFDM系统的经典信道估计方法 | 第40-47页 |
3.3.1 传统导频图案设计 | 第40-42页 |
3.3.2 导频子载波处的信道估计算法 | 第42-43页 |
3.3.3 数据子载波处的常用插值方法 | 第43-44页 |
3.3.4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44-47页 |
3.4 基于基扩展模型的回程链路信道估计技术 | 第47-55页 |
3.4.1 无线信道基扩展模型 | 第47-48页 |
3.4.2 基扩展模型下OFDM系统物理层信道建模 | 第48-49页 |
3.4.3 基系数的估计及复杂度分析 | 第49-50页 |
3.4.4 导频插入图案的改进设计 | 第50-51页 |
3.4.5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51-5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四章 多用户移动中继通信系统资源分配技术 | 第57-73页 |
4.1 引言 | 第57页 |
4.2 移动中继辅助传输通信系统 | 第57-59页 |
4.2.1 单移动中继辅助传输单用户系统模型 | 第57-58页 |
4.2.2 多移动中继辅助传输多用户系统模型 | 第58-59页 |
4.3 信号模型 | 第59-61页 |
4.3.1 传输模式信号建模 | 第59-60页 |
4.3.2 信道系数建模 | 第60-61页 |
4.4 传输模式选择 | 第61-66页 |
4.4.1 两种传输模式下系统的容量分析 | 第61-62页 |
4.4.2 传输模式选择的原因及过程 | 第62页 |
4.4.3 基于传输模式选择的系统容量分析 | 第62-63页 |
4.4.4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63-66页 |
4.5 基于传输模式选择的混合功率分配算法 | 第66-71页 |
4.5.1 混合功率分配算法的数学分析 | 第67-68页 |
4.5.2 混合功率分配算法流程 | 第68页 |
4.5.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68-7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5.1 论文内容总结 | 第73页 |
5.2 未来的研究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