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24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第二节 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第三节 研究综述 | 第15-19页 |
一、关于激励机制的研究 | 第15-16页 |
二、关于志愿者激励机制的研究 | 第16-18页 |
三、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第四节 相关理论 | 第19-22页 |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19页 |
二、社会资本理论 | 第19-20页 |
三、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式” | 第20-22页 |
第五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志愿者激励机制现状 | 第24-47页 |
第一节 志愿者激励制度 | 第25-28页 |
一、中央文件关于志愿者激励制度的说明 | 第25-26页 |
二、地方文件关于志愿者激励制度的说明 | 第26页 |
三、基层志愿者组织的激励制度建设 | 第26-28页 |
第二节 志愿者激励内容 | 第28-40页 |
一、自我激励 | 第28-32页 |
二、组织激励 | 第32-36页 |
三、国家和社会激励 | 第36-40页 |
第三节 志愿者激励形式 | 第40-43页 |
一、激励时间:延时激励较多,即时激励很少 | 第40-41页 |
二、激励频率:组织激励频率较低 | 第41页 |
三、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互补 | 第41-42页 |
四、直接激励与间接激励并存 | 第42-43页 |
第四节 志愿者激励效果 | 第43-47页 |
一、调动志愿者服务积极性 | 第43-44页 |
二、促进志愿服务组织的良性运行和长远发展 | 第44-45页 |
三、为志愿服务对象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 第45页 |
四、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助力 | 第45-47页 |
第三章 志愿者激励机制的影响因素 | 第47-54页 |
第一节 影响志愿者激励机制的宏观因素 | 第47-49页 |
一、相关法律政策 | 第47-48页 |
二、社会舆论与新闻媒体 | 第48-49页 |
三、志愿服务文化传统 | 第49页 |
第二节 影响志愿者激励机制的微观因素 | 第49-54页 |
一、志愿者组织日常管理规章制度 | 第49-51页 |
二、志愿服务内容和领域 | 第51-52页 |
三、志愿活动资金支持情况 | 第52-53页 |
四、志愿者自身素质 | 第53-54页 |
第四章 志愿者激励机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 第54-65页 |
第一节 志愿者激励机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54-58页 |
一、国家层面:缺少法律政策对激励机制的约束和指导 | 第54-55页 |
二、社会层面:对志愿服务的认可程度有待提高 | 第55页 |
三、组织层面:缺少资金支持和运行规范 | 第55-57页 |
四、个人层面:志愿者专业素质不高 | 第57-58页 |
第二节 建立和完善志愿者综合激励模式 | 第58-65页 |
一、创造良好的志愿服务环境 | 第59-60页 |
二、坚定志愿者信念,呼吁社会大众加入志愿者队伍 | 第60-61页 |
三、充分发挥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的相互作用 | 第61-63页 |
四、肯定志愿服务效果,实现志愿服务的良性循环 | 第63-65页 |
结语 | 第65-66页 |
附录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3-74页 |
附件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