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2页 |
第一章 非法集资犯罪的基本概述 | 第12-19页 |
第一节 非法集资概念及非法集资犯罪立法规制的沿革 | 第12-16页 |
一 非法集资概念 | 第12-13页 |
二 非法集资犯罪立法规制的沿革 | 第13-16页 |
第二节 非法集资犯罪的特征 | 第16-19页 |
一 行为内容的复杂性 | 第16-17页 |
二 犯罪形式上呈现组织化和职业化趋势 | 第17页 |
三 涉案金额巨大,危害严重 | 第17-19页 |
第二章 非法集资犯罪产生根源及刑法规制的必要性和限度 | 第19-26页 |
第一节 非法集资犯罪产生的根源 | 第19-21页 |
一 非法集资犯罪的社会层面根源 | 第19-20页 |
二 非法集资犯罪的涉案人员层面根源 | 第20页 |
三 非法集资犯罪的法律层面根源 | 第20-21页 |
第二节 非法集资犯罪刑法规制的必要性和限度 | 第21-26页 |
一 非法集资犯罪刑法规制的必要性 | 第21-24页 |
二 非法集资犯罪刑法规制的限度 | 第24-26页 |
第三章 非法集资犯罪刑法规制之立法及其不足 | 第26-36页 |
第一节 非法集资犯罪刑法规制之立法 | 第26-29页 |
一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 第26-27页 |
二 集资诈骗罪 | 第27-28页 |
三 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 | 第28-29页 |
第二节 非法集资犯罪刑法规制的不足 | 第29-36页 |
一 非法集资与民间借贷界限不清晰 | 第29-30页 |
二 非法集资刑法规制模式混乱 | 第30-34页 |
三 刑罚过于严厉,且配置不合理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完善非法集资犯罪刑法规制的建议 | 第36-42页 |
第一节 非法集资犯罪立法重构建议 | 第36-37页 |
一 单独增设“非法集资罪” | 第36-37页 |
二 重构非法集资行为犯罪的入罪标准 | 第37页 |
第二节 非法集资犯罪刑法规制限度的建议 | 第37-42页 |
一 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合理限定 | 第37-40页 |
二 对集资诈骗罪适用的限定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
个人简历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