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3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1.3.1 核心概念 | 第15-17页 |
1.3.2 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1.4 研究方法与理论思路 | 第18-19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2 理论思路 | 第19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19-21页 |
1.6 创新与不足 | 第21-22页 |
1.6.1 本文创新点 | 第21页 |
1.6.2 不足之处 | 第21-22页 |
2 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问题产生背景 | 第22-29页 |
2.1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效率趋势 | 第22-25页 |
2.1.1 改革开放前土地制度改革中效率起伏 | 第22-23页 |
2.1.2 改革开放后土地制度改革中效率稳固提升 | 第23-25页 |
2.2 我国妇女土地权益的公平趋势 | 第25-29页 |
2.2.1 改革开放前妇女土地权益公平不明显 | 第25-26页 |
2.2.2 改革开放后妇女土地权益公平缺失 | 第26-29页 |
3 效率与公平的冲突——以山东省L市为例 | 第29-35页 |
3.1 案例调研过程及方法 | 第29-30页 |
3.2 案例调研现状分析 | 第30-35页 |
3.2.1 背景:L市土地改革中效率与公平的博弈 | 第30-32页 |
3.2.2 外嫁女:“两头空”现象 | 第32-33页 |
3.2.3 出嫁不出村妇女:无法主张存在利益 | 第33-34页 |
3.2.4 离婚或丧偶妇女:缺失集体财产权益 | 第34-35页 |
4 L市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受损原因 | 第35-46页 |
4.1 立法滞后 | 第35-36页 |
4.1.1 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 | 第35页 |
4.1.2 法律法规基层落实效果差 | 第35-36页 |
4.2 集体经济组织资格界定问题 | 第36-38页 |
4.2.1 成员资格界定过程“非公平” | 第36-37页 |
4.2.2 农村女性成员权“空心化” | 第37-38页 |
4.3 农地确权中存在的问题 | 第38-41页 |
4.3.1 确权宣传工作不到位 | 第38-39页 |
4.3.2 以“户为单位”弱化妇女土地权益 | 第39-41页 |
4.4 村规民约的缺陷 | 第41-43页 |
4.4.1 界限模糊且缺乏监督机制 | 第41页 |
4.4.2 默许守旧思想及漠视妇女权利 | 第41-43页 |
4.5 妇女自身原因 | 第43-46页 |
4.5.1 思想陷入封建传统“怪圈” | 第43页 |
4.5.2 自身缺乏权利意识 | 第43-46页 |
5 粤琼两省妇女土地权益处理经验 | 第46-50页 |
5.1 按权益纠纷类型确立新办法 | 第46-48页 |
5.1.1 广东“外嫁女”权益纠纷类型 | 第46-47页 |
5.1.2 以纠纷处理经验为基础确立新办法 | 第47-48页 |
5.2 细化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界定标准 | 第48-50页 |
5.2.1 海南外嫁妇女土地权益受损类型 | 第48-49页 |
5.2.2 明确不同类型成员资格界定标准 | 第49-50页 |
6 效率与公平的平衡:对改善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建议 | 第50-64页 |
6.1 完善法律制度设计 | 第50-52页 |
6.1.1 明确法律制定的性别意识 | 第50-51页 |
6.1.2 以基层经验完善地方法规 | 第51-52页 |
6.1.3 提升基层管理者的治理能力 | 第52页 |
6.2 保证合理的妇女成员权利真正实现 | 第52-55页 |
6.2.1 建立科学细化的成员资格界定标准 | 第52-54页 |
6.2.2 确保妇女成员权利符实 | 第54-55页 |
6.2.3 经济补偿特殊情况下的妇女 | 第55页 |
6.3 农地确权同时兼顾妇女财产权益 | 第55-58页 |
6.3.1 切实做好确权宣传工作 | 第55-56页 |
6.3.2 突出妇女权益地位并落实确权到人 | 第56-58页 |
6.4 打破农村陋习与修正不合理村规民约 | 第58-60页 |
6.4.1 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58页 |
6.4.2 建立村规民约审查机制 | 第58-59页 |
6.4.3 完善民主决策过程和监督备案机制 | 第59-60页 |
6.5 提升农村妇女权利意识 | 第60-64页 |
6.5.1 提高妇女教育水平及法律意识 | 第60-61页 |
6.5.2 提高妇女权利意识 | 第61-62页 |
6.5.3 增强婚变妇女权益保护意识 | 第62-64页 |
7 总结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在读硕士期间取得的主要学术成就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