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7页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3-15页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5-16页 |
1.3.3 小结 | 第16-17页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2.1 相关基础概念 | 第20-21页 |
2.1.1 农地经营权 | 第20页 |
2.1.2 土地流转 | 第20页 |
2.1.3 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 | 第20-21页 |
2.1.4 违约风险 | 第21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21-22页 |
2.2.1 地租和地价理论 | 第21页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1-22页 |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2页 |
2.3 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违约风险影响因素 | 第22-24页 |
2.3.1 客观因素 | 第23页 |
2.3.2 主观因素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基于土地流转的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现状分析 | 第24-29页 |
3.1 土地流转现状分析 | 第24-26页 |
3.1.1 土地流转进程加快且规模不断提高 | 第24页 |
3.1.2 土地流转制度规范陆续建立 | 第24-25页 |
3.1.3 土地流转方式和主体趋于多元化 | 第25-26页 |
3.2 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现状分析 | 第26-29页 |
3.2.1 贷款违约风险总体可控 | 第26页 |
3.2.2 土地流转制度体系逐步建立但仍不完善 | 第26-27页 |
3.2.3 违约风险控制的相关制度逐步建立但作用有待加强 | 第27页 |
3.2.4 违约风险与抵押物处置风险相伴而生 | 第27页 |
3.2.5 金融机构内部风控体系逐步建立但贷后风险控制不完善 | 第27-29页 |
第四章 数据来源、变量设定与描述性统计 | 第29-34页 |
4.1 数据来源 | 第29页 |
4.2 变量设定与描述性统计 | 第29-34页 |
4.2.1 变量设定 | 第29-31页 |
4.2.2 描述性统计 | 第31-34页 |
第五章 基于土地流转的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违约风险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34-43页 |
5.1 研究假设 | 第34-35页 |
5.2 实证分析 | 第35-43页 |
5.2.1 模型建立 | 第35页 |
5.2.2 回归分析 | 第35-39页 |
5.2.3 土地流入农户的边际效应分析 | 第39页 |
5.2.4 回归结果和边际效应结果分析 | 第39-43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对策建议 | 第43-47页 |
6.1 结论 | 第43-44页 |
6.1.1 土地流入与农户违约负相关 | 第43页 |
6.1.2 参与农业保险是影响违约风险的主要因素 | 第43页 |
6.1.3 农户对土地流转的认知对违约风险具有重要影响 | 第43页 |
6.1.4 借款人经济能力对违约风险的影响显著 | 第43-44页 |
6.2 对策建议 | 第44-47页 |
6.2.1 鼓励土地流入的同时推进土地规模化流转 | 第44页 |
6.2.2 构建“农业保险+多重风险评估”的风险保障机制 | 第44-45页 |
6.2.3 建立违约风险分层控制体系 | 第45-46页 |
6.2.4 重建贷后风险实时监测体系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附录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56页 |
作者简介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