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公民形象生产与传播的媒介影响力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导言:公民形象生产与传播中的公民与公民形象第8-17页
 第一节 该问题的理论起点与研究构想:公民∕公民形象第8-14页
  一、公民与公民理想第8-10页
  二、公民理想与教育中的公民形象第10-11页
  三、媒介传播中的公民形象第11-13页
  四、关于公民形象生产与传播的媒介景象研究构想第13-14页
 第二节 本文的研究资料与意义第14-15页
 第三节 本文的概念与结构第15-17页
第二章 西方公民概念缘起与媒介进化的参照第17-32页
 第一节 公民概念溯源:公民理想中欧洲公民形象的变迁第18-24页
  一、古希腊城邦:亚里士多德的 “善人” 与斯巴达的 “勇士”第18-19页
  二、罗马共和帝国:“我是一个罗马公民”第19-20页
  三、中世纪和文艺复兴:城市公民第20-21页
  四、民族——国家:主权公民到国家公民第21-22页
  五、世界主义思想:世界公民第22-24页
 第二节 媒介进化同公民形象变迁的对比研究第24-32页
  一、口语传播时期与古希腊的公民意识第25-27页
  二、文字传播时期:纸、笔、文字的演进与公民概念发展的对比第27-29页
  三、印刷传播时期:印刷、革命与主权公民的诞生第29-30页
  四、大众媒介迅速发展:国家公民与世界公民第30-32页
第三章 我国公民形象变迁与媒介影响力第32-44页
 第一节 中国社会变迁与公民形象演变第32-34页
  一、“五四”运动前后:从臣民到国民、公民第32-33页
  二、新中国成立后:公民与人民第33页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现代公民的发展第33-34页
 第二节 公共事件中的公民形象第34-40页
  一、叶晓静:政府公车知情权第34-36页
  二、吴君亮:“预算公开破冰人”第36-38页
  三、民间组织:“深圳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履职瓶盖瓶底排行榜”第38-39页
  四、“围脖”:宜黄强拆事件第39-40页
 第三节 公共危机中的公民形象第40-41页
  一、上海人: 《2010,上海之变》第40-41页
  二、中国人:4.14 玉树之殇第41页
 第四节 公民形象常见的五中言说模式第41-42页
 第五节 公民形象构建中的媒介影响力第42-44页
第四章 公民形象生产与传播过程解析第44-51页
 第一节 谁在说第44-45页
  一、传统观点:国家、媒体、观众 (政治力量)第44-45页
  二、公共利益:个人与国家的利益平衡 (社会力量)第45页
 第二节 说什么第45-49页
  一、完美公民理想图景与公民社会第45-46页
  二、公民美德 “好公民” 与 “糟糕的公民”第46-48页
  三、公民精神“积极的公民”与“消极的公民”第48-49页
 第三节 如何说第49-51页
  一、仪式: “感动中国” 加冕礼第49-51页
第五章 本质:认同与归属第51-52页
第六章 结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消费时代电视交友节目的发展策略研究
下一篇:网络互动与公共领域的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