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50页 |
1.1 太赫兹科学与技术 | 第9-21页 |
1.1.1 太赫兹概述 | 第9-13页 |
1.1.2 太赫兹波的产生 | 第13-18页 |
1.1.3 太赫兹波的检测 | 第18-21页 |
1.2 超导电性 | 第21-23页 |
1.2.1 超导电性概述 | 第21-22页 |
1.2.2 超导体的类型 | 第22-23页 |
1.3 超导约瑟夫森结 | 第23-30页 |
1.3.1 约瑟夫森结概述 | 第23-25页 |
1.3.2 RSCJ模型 | 第25-26页 |
1.3.3 交流约瑟夫森效应 | 第26-27页 |
1.3.4 高温超导本征约瑟夫森结 | 第27-30页 |
1.4 高温超导固态太赫兹辐射源概述 | 第30-49页 |
1.4.1 高温超导BSCCO太赫兹辐射源的发现 | 第30-32页 |
1.4.2 高温超导BSCCO太赫兹辐射源的研究进展 | 第32-41页 |
1.4.3 高温超导BSCCO太赫兹辐射源的一些典型应用 | 第41-43页 |
1.4.4 高温超导BSCCO太赫兹辐射源的机理解释 | 第43-47页 |
1.4.5 高温超导BSCCO太赫兹辐射源中的"自热" | 第47-49页 |
1.5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49-50页 |
第2章 GBG结构太赫兹辐射源 | 第50-62页 |
2.1 GBG结构辐射源的制备 | 第50-56页 |
2.1.1 制备材料 | 第50-52页 |
2.1.2 样品制备 | 第52-56页 |
2.2 GBG结构太赫兹辐射源的测试系统 | 第56-58页 |
2.2.1 电学输运特性测试 | 第56页 |
2.2.2 数据采集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 | 第56-57页 |
2.2.3 光路系统 | 第57-58页 |
2.3 GBG结构样品测试结果 | 第58-6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3章 “三明治”结构高温超导太赫兹源 | 第62-81页 |
3.1 结阵中的"自热"-双刃剑 | 第62-69页 |
3.1.1 "自热"对辐射特性的益处 | 第62-65页 |
3.1.2 "自热"对辐射特性的弊端 | 第65-69页 |
3.2 “三明治”辐射源的样品制备工艺 | 第69-70页 |
3.3 样品的典型测试结果 | 第70-78页 |
3.4 “三明治”结构样品的实际应用 | 第78-8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4章 COMSOL Multiphysics对“三明治”样品工作特性的建模与分析 | 第81-110页 |
4.1 COMSOL Multiphysics背景介绍 | 第81-85页 |
4.1.1 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简介 | 第81页 |
4.1.2 COMSOL Multiphysics对高温超导BSCCO太赫兹源的仿真 | 第81-85页 |
4.2 仿真模型及参数设计 | 第85-99页 |
4.2.1 定义几何结构 | 第85-89页 |
4.2.2 定义材料参数 | 第89-92页 |
4.2.3 定义物理模型 | 第92-96页 |
4.2.4 结果后处理 | 第96-97页 |
4.2.5 COMSOL建模小结 | 第97-99页 |
4.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99-109页 |
4.3.1 SWS及GBG的结果对比 | 第99-104页 |
4.3.2 其他改进结构的仿真 | 第104-10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第5章 总结和展望 | 第110-113页 |
5.1 总结 | 第110-112页 |
5.2 展望 | 第112-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26页 |
博士期间发表的成果 | 第126-129页 |
致谢 | 第129-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