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1.3.3 研究述评 | 第17-18页 |
1.4 农业经营模式及相关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1.4.1 农业经营模式的内涵 | 第18页 |
1.4.2 农业经营模式的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9-22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5.3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5.4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二章 西安市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经营模式分析 | 第22-34页 |
2.1 西安市概况 | 第22页 |
2.2 西安市特色农业发展现状研究 | 第22-23页 |
2.2.1 特色农业优势产业集中布局 | 第22页 |
2.2.2 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初具规模 | 第22-23页 |
2.2.3 特色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形式多样 | 第23页 |
2.3 西安市特色农业经营模式演变历程 | 第23-25页 |
2.3.1 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阶段(1978-1992) | 第24页 |
2.3.2 以农户自主经营为基础的转型升级阶段(1993-2003) | 第24-25页 |
2.3.3 多种经营主体共生的产业化经营阶段(2004-2016) | 第25页 |
2.4 西安市特色农业典型经营模式 | 第25-34页 |
2.4.1 传统生产型 | 第25-26页 |
2.4.2 专业市场带动型 | 第26-28页 |
2.4.3 龙头企业带动型 | 第28-30页 |
2.4.4 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 | 第30-34页 |
第三章 不同经营模式下农户的农业生产特征比较分析 | 第34-44页 |
3.1 调研方案的设计及实施 | 第34-37页 |
3.1.1 调研村的选取 | 第34-36页 |
3.1.2 调研方法的选择 | 第36页 |
3.1.3 问卷设计 | 第36-37页 |
3.2 样本农户基本概况 | 第37-38页 |
3.3 不同经营模式农户基本特征比较 | 第38-39页 |
3.4 不同经营模式样本农户投入特征分析 | 第39-42页 |
3.4.1 农业土地投入 | 第39-41页 |
3.4.2 农业劳动力投入 | 第41页 |
3.4.3 农业资本投入 | 第41-42页 |
3.5 不同经营模式农户产出特征分析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基于DEA分析法的农户农业生产效率分析 | 第44-58页 |
4.1 模型设定 | 第44-46页 |
4.1.1 DEA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44-46页 |
4.1.2 测算指标选取 | 第46页 |
4.2 农户在群组前沿面下的农业生产效率分析 | 第46-52页 |
4.2.1 群组前沿面基本原理 | 第46-47页 |
4.2.2 模型结果分析 | 第47-52页 |
4.3 农户在共同前沿面下的农业生产效率分析 | 第52-58页 |
4.3.1 共同前沿面基本原理 | 第52-53页 |
4.3.2 模型结果分析 | 第53-58页 |
第五章 西安市特色农业经营模式优化建议 | 第58-64页 |
5.1 传统生产模式的优化建议 | 第58-59页 |
5.1.1 完善以农技推广为核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 第58-59页 |
5.1.2 引导耕地向专业大户等经营主体集中 | 第59页 |
5.2 专业市场带动型模式的优化建议 | 第59-60页 |
5.2.1 农业专业市场的功能拓展与智慧化升级 | 第60页 |
5.2.2 创新专业市场经营模式 | 第60页 |
5.3 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优化建议 | 第60-62页 |
5.3.1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引领作用 | 第61页 |
5.3.2 完善龙头企业利益联结机制 | 第61-62页 |
5.3.3 以休闲农业提高农业多功能产出 | 第62页 |
5.4 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模式优化建议 | 第62-64页 |
5.4.1 实行承包地入股合作社的规模经营 | 第63页 |
5.4.2 鼓励合作社开展产业链延伸的规模经营 | 第63-64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4-6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4-66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