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基于罗丹明B的荧光探针和[2]轮烷的设计、合成及应用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部分 基于罗丹明B的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应用研究第10-54页
    1 绪论第10-21页
        1.1 罗丹明B荧光性染料第10页
        1.2 荧光和荧光探针第10-15页
            1.2.1 荧光及荧光探针第10-12页
            1.2.2 荧光探针感应的机理第12-15页
        1.3 荧光探针的应用第15页
        1.4 基于罗丹明B单元的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第15-18页
        1.5 基于罗丹明B单元的Sn~(2+)荧光探针第18-19页
        1.6 基于罗丹明B单元的Fe~(3+)荧光探针第19-21页
    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第21-23页
        2.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第21页
        2.2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内容第21-23页
    3 一种基于罗丹明B的Fe~(3+)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与应用第23-39页
        3.1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23-24页
        3.2 基于罗丹明B的Fe~(3+)荧光探针的合成第24-25页
            3.2.1 4-(1,4,7,10-三氧杂-13-氮杂环戊烷-13-基)-4-氧代丁酸(3)的合成第24页
            3.2.2 2-(2-氨基乙基)-3',6'-双(二乙氨基)螺[异二氢吲哚-1,9'-咕吨]-3-酮(5) 的合成及表征第24-25页
            3.2.3 目标化合物A的合成及表征第25页
        3.3 Fe~(3+)荧光探针的光谱测试第25-27页
            3.3.1 储备液的配制第25-26页
            3.3.2 紫外可见和荧光光谱实验第26页
            3.3.3 Job's Plot的测定及结合常数和检出限的计算第26页
            3.3.4 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第26页
            3.3.5 探针A在活体细胞中的应用研究第26-27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27-38页
            3.4.1 荧光探针的合成结果及讨论第27页
            3.4.2 酸碱滴定第27-28页
            3.4.3 紫外可见光谱测定第28-29页
            3.4.4 荧光光谱测定第29-30页
            3.4.5 离子竞争性实验第30-31页
            3.4.6 结合常数和检出限的计算第31-33页
            3.4.7 荧光探针A与Fe~(3+)响应的机制研究第33-36页
            3.4.8 荧光探针A的细胞成像的应用与讨论第36-38页
        3.5 结论与展望第38-39页
    4 一种基于罗丹明B的Sn~(2+)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与应用第39-50页
        4.1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39页
        4.2 基于罗丹明B的Sn~(2+)荧光探针的合成第39-41页
            4.2.1 铵盐2的合成及表征第40页
            4.2.2 RBAP的合成及表征第40-41页
        4.3 Sn~(2+)荧光探针的光谱测试第41-42页
            4.3.1 储备液的配制第41页
            4.3.2 紫外可见和荧光光谱实验第41页
            4.3.3 Job's Plot的测定及结合常数和检出限的计算第41-42页
            4.3.4 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第42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42-49页
            4.4.1 荧光探针的合成结果及讨论第42页
            4.4.2 酸碱滴定第42-43页
            4.4.3 紫外可见光谱测定第43-44页
            4.4.4 荧光光谱测定第44-45页
            4.4.5 结合常数和检出限的计算第45-47页
            4.4.6 传感器RBAP与Sn2+响应的机制研究第47-49页
        4.5 结论与展望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第二部分 基于罗丹明B的荧光[2]轮烷的设计、合成及应用研究第54-77页
    1 绪论第54-63页
        1.1 超分子化学第54页
        1.2 冠醚及其衍生物第54-55页
        1.3 轮烷分子第55-63页
            1.3.1 轮烷分子概述第55-56页
            1.3.2 轮烷的种类第56-57页
            1.3.3 轮烷的合成方法第57-59页
            1.3.4 轮烷的应用第59-60页
            1.3.5 荧光性轮烷第60-61页
            1.3.6 轮烷发展前景第61-63页
    2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第63-65页
    3 荧光性罗丹明B[2]轮烷的合成和讨论第65-72页
        3.1 实验部分第65-66页
            3.1.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65页
            3.1.2 化合物合成路线第65-66页
        3.2 中间化合物和罗丹明B-[2]轮烷的合成及表征第66-69页
            3.2.1 由苄酯RBAP合成醛4及表征第66页
            3.2.2 醇5的合成及表征第66-67页
            3.2.3 六氟磷酸盐6-H-PF6的合成及表征第67-68页
            3.2.4 哑铃状化合物7的合成及表征第68页
            3.2.5 罗丹明B[2]轮烷的合成及表征第68-69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9-70页
            3.3.1 合成部分的讨论第69-70页
            3.3.2 计算部分的讨论第70页
        3.4 实验结果小结第70-72页
    4 结论和展望第72-73页
        4.1 结论第72页
        4.2 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致谢第77-78页
附录一第78-79页
附录二第79-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碳负载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复合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储锂性能研究
下一篇:中国萌文化的发展现状及流行动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