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一、绪论 | 第8-13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二)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三) 研究思路 | 第10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五) 论文创新 | 第11页 |
(六)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二、新浪网中内蒙古新闻报道分析 | 第13-26页 |
(一) 研究设计 | 第13-14页 |
(二) 样本数据概述 | 第14-20页 |
(三) 各议题数据分析 | 第20-26页 |
三、新浪网呈现的内蒙古区域形象分析 | 第26-36页 |
(一) 政治形象 | 第26-28页 |
1. 国家机关积极履行职责颁布政策法规促发展 | 第26-27页 |
2. 公职人员形象堪忧贪腐问题严重 | 第27-28页 |
(二) 经济形象 | 第28-30页 |
1. 资源能源丰富,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 第28页 |
2. 农林牧第一产业稳定发展 | 第28-29页 |
3. 工业发展势头良好 | 第29页 |
4. 产业结构亟待调整 | 第29-30页 |
(三) 科教文卫形象 | 第30-31页 |
1. 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教育体制问题突出 | 第30页 |
2. 文体事业蓬勃发展,文物古迹丰富多样 | 第30-31页 |
3. 医疗、科技新闻缺位 | 第31页 |
(四) 社会生活形象 | 第31-33页 |
1. 事故灾难频发,违法犯罪高发 | 第32页 |
2. 内蒙古民风淳朴善良 | 第32页 |
3.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 | 第32-33页 |
(五) 生态环境形象 | 第33-36页 |
1. 自然灾害肆虐 | 第33-34页 |
2. 环境污染问题严峻 | 第34-36页 |
四、新浪网呈现的内蒙古区域形象与其实际形象传播比较分析 | 第36-42页 |
(一) 政治形象与现状基本契合 | 第36-37页 |
(二) 经济形象与现状基本契合 | 第37-38页 |
1. “资源能源型产业与工业发展势头良好”基本符合现状 | 第37页 |
2. “农林牧第一产业稳定发展”基本符合现状 | 第37-38页 |
3. “产业结构亟待调整”基本符合现状 | 第38页 |
(三) 科教文卫形象与现状比较契合 | 第38-40页 |
1. “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基本符合现状 | 第39页 |
2. “教育事业发展滞后”与现状存在一定偏差 | 第39-40页 |
(四) 社会生活形象与现状部分契合 | 第40-41页 |
1. “以交通为代表,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基本符合现状 | 第40页 |
2. “人民淳朴善良”基本相符现状 | 第40-41页 |
3. “社会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现状存在一定偏差 | 第41页 |
(五) 生态环境形象与现状部分契合 | 第41-42页 |
五、新浪网呈现内蒙古形象的不足 | 第42-44页 |
(一) 传播不平等 | 第42页 |
(二) 刻板印象 | 第42-43页 |
(三) 对负面新闻的偏重报道 | 第43-44页 |
六、提升内蒙古区域形象策略 | 第44-49页 |
(一) 营造良好信息环境,做好危机公关 | 第44-45页 |
1. 加强区域内媒介影响力 | 第44-45页 |
2. 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做好突发事件的危机公关 | 第45页 |
(二) 整合多种媒介资源,形成立体媒介宣传 | 第45-47页 |
1. 坚持传统媒介阵地 | 第45-46页 |
2. 发展网络媒介优势 | 第46页 |
3. 注重媒介联动效果 | 第46-47页 |
(三) 通过区域品牌宣传,做好对外区域营销 | 第47页 |
(四) 举办大型活动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