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亚星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盈余管理案例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2 研究方法与文章框架 | 第13-16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2.2 文章框架 | 第14-16页 |
第2章 盈余管理理论分析与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6-28页 |
2.1 盈余管理相关的概念 | 第16-17页 |
2.2 盈余管理的类型 | 第17-18页 |
2.2.1 应计项目盈余管理 | 第17-18页 |
2.2.2 真实盈余管理 | 第18页 |
2.3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 第18-20页 |
2.4 文献综述 | 第20-25页 |
2.4.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20-21页 |
2.4.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21-25页 |
2.4.3 文献述评 | 第25页 |
2.5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目的与动机 | 第25-28页 |
第3章 亚星化学案例背景介绍 | 第28-37页 |
3.1 亚星化学基本情况 | 第28-29页 |
3.2 亚星化学所处行业环境分析 | 第29-30页 |
3.3 亚星化学主要财务数据 | 第30-31页 |
3.4 亚星化学主要财务衡量指标分析 | 第31-34页 |
3.4.1 亚星化学盈利能力指标 | 第31-32页 |
3.4.2 亚星化学营运能力指标 | 第32页 |
3.4.3 亚星化学财务风险指标 | 第32-33页 |
3.4.4 亚星化学财务指标与行业平均水平比较 | 第33-34页 |
3.5 亚星化学具体盈余管理行为分析 | 第34-3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4章 亚星化学案例分析 | 第37-52页 |
4.1 亚星化学盈余管理的动机 | 第37页 |
4.2 亚星化学盈余管理目的之一:扭亏为盈 | 第37-46页 |
4.2.1 利用非经常性损益的盈余管理 | 第37-41页 |
4.2.2 真实盈余管理行为 | 第41-46页 |
4.3 亚星化学盈余管理之二:净资产化负为正 | 第46-48页 |
4.3.1 剥离不良资产 | 第46-47页 |
4.3.2 接受捐赠 | 第47-48页 |
4.4 亚星化学盈余管理的后果分析 | 第48-51页 |
4.4.1 盈余管理的短期后果 | 第48-50页 |
4.4.2 盈余管理的长期后果 | 第50-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亚星化学案例启示与建议 | 第52-57页 |
5.1 亚星化学盈余管理启示 | 第52-53页 |
5.1.1 案例的启示 | 第52页 |
5.1.2 学术的启示 | 第52-53页 |
5.2 抑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建议 | 第53-57页 |
5.2.1 优化股权结构 | 第54页 |
5.2.2 完善退市制度 | 第54-55页 |
5.2.3 强化内部控制 | 第55页 |
5.2.4 规范信息披露 | 第55-56页 |
5.2.5 严控政府扶持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