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1-16页 |
1.1 底栖硅藻概述及生态学意义 | 第11-12页 |
1.2 影响底栖硅藻群落的主要因子 | 第12-13页 |
1.3 颍河流域概况 | 第13-15页 |
1.4 本研究的课题来源及目的、意义 | 第15-16页 |
第2章 研究方法 | 第16-22页 |
2.1 采样点设置与采样时间 | 第16-17页 |
2.2 理化测定和样品采集与处理 | 第17-19页 |
2.2.1 理化水样采集及现场环境因子的测定 | 第17页 |
2.2.2 底栖硅藻样品采集与处理 | 第17-18页 |
2.2.3 底栖硅藻样品的计数 | 第18-19页 |
2.3 数据分析 | 第19-22页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2-61页 |
3.1 颍河水系底栖硅藻的分布格局 | 第22-47页 |
3.1.1 全水系下底栖硅藻分布格局 | 第22-32页 |
3.1.2 颍河水系各分级河流底栖硅藻的分布格局 | 第32-40页 |
3.1.3 颍河水系营养盐划分下的底栖硅藻分布格局 | 第40-47页 |
3.2 颍河水系底栖硅藻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 第47-52页 |
3.2.1 环境因子 | 第47-48页 |
3.2.2 底栖硅藻与环境因子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 | 第48-50页 |
3.2.3 各级河流的底栖硅藻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CCA) | 第50-52页 |
3.3 颍河水系水质评价 | 第52-61页 |
3.3.1 理化指标评价水体 | 第52-53页 |
3.3.2 底栖硅藻优势种评价水体 | 第53-54页 |
3.3.3 硅藻指数法评价水体 | 第54-58页 |
3.3.4 颍河水系水库的水质评价 | 第58-61页 |
第4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5页 |
4.1 总结 | 第61-64页 |
4.2 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附图:主要底栖硅藻的光镜图片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