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 章绪论 | 第18-3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8-21页 |
1.1.1 互联网迅猛发展推动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应用 | 第18-19页 |
1.1.2 图书馆移动服务成为满足用户需求的发展方向 | 第19-20页 |
1.1.3 移动环境下图书馆建设需要解决知识生态问题 | 第20-2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21-22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2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22-33页 |
1.3.1 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研究现状 | 第23-29页 |
1.3.2 图书馆移动服务研究现状 | 第29-32页 |
1.3.3 研究现状评述 | 第32-33页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33-3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33-3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35-36页 |
1.5 研究技术路线 | 第36-38页 |
第2 章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38-58页 |
2.1 知识生态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38-41页 |
2.1.1 自然生态学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38页 |
2.1.2 社会生态学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38-39页 |
2.1.3 知识生态学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39-41页 |
2.2 知识链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41-46页 |
2.2.1 知识链的形成 | 第41-42页 |
2.2.2 知识链的结构 | 第42-43页 |
2.2.3 知识链的优化 | 第43页 |
2.2.4 知识链的模型 | 第43-46页 |
2.3 移动图书馆服务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46-50页 |
2.3.1 移动环境的特点 | 第46-47页 |
2.3.2 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概念 | 第47-48页 |
2.3.3 移动图书馆的服务方式 | 第48-49页 |
2.3.4 移动图书馆的服务内容 | 第49-50页 |
2.4 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50-55页 |
2.4.1 知识生态系统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50-51页 |
2.4.2 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51-54页 |
2.4.3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54-5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5-58页 |
第3 章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服务机理 | 第58-86页 |
3.1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要素构成 | 第58-64页 |
3.1.1 高校图书馆知识主体 | 第58-60页 |
3.1.2 高校图书馆知识资源 | 第60-62页 |
3.1.3 高校图书馆知识技术 | 第62页 |
3.1.4 高校图书馆知识环境 | 第62-64页 |
3.2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结构 | 第64-68页 |
3.2.1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要素内部结构 | 第64-65页 |
3.2.2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要素间结构 | 第65-66页 |
3.2.3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结构形态 | 第66-68页 |
3.3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形成动因 | 第68-71页 |
3.3.1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内在动力 | 第68-69页 |
3.3.2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外在动力 | 第69-70页 |
3.3.3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利导和限制因子 | 第70-71页 |
3.4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运行过程 | 第71-74页 |
3.4.1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生命周期过程 | 第71-73页 |
3.4.2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自组织过程 | 第73-74页 |
3.4.3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自适应过程 | 第74页 |
3.5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 | 第74-79页 |
3.5.1 知识增殖创新机制 | 第74-76页 |
3.5.2 知识传递消费机制 | 第76-77页 |
3.5.3 知识生态反馈机制 | 第77-78页 |
3.5.4 知识协同进化机制 | 第78-79页 |
3.6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服务模型构建 | 第79-83页 |
3.6.1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资源服务模块 | 第81-82页 |
3.6.2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技术服务模块 | 第82页 |
3.6.3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用户个性化服务模块 | 第82-83页 |
3.6.4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环境服务模块 | 第8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83-86页 |
第4 章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资源服务模式 | 第86-102页 |
4.1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资源服务的提出 | 第86页 |
4.2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资源的特征 | 第86-88页 |
4.2.1 资源成果呈“产品化” | 第86-87页 |
4.2.2 资源建设呈“多元化” | 第87页 |
4.2.3 资源形式呈“碎片化” | 第87-88页 |
4.2.4 资源服务呈“全时空” | 第88页 |
4.3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资源体系构成 | 第88-95页 |
4.3.1 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资源库 | 第89-90页 |
4.3.2 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元库 | 第90-92页 |
4.3.3 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产品库 | 第92-94页 |
4.3.4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信息库 | 第94-95页 |
4.4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资源服务原则 | 第95页 |
4.4.1 知识元多变涌现原则 | 第95页 |
4.4.2 知识链灵活可塑原则 | 第95页 |
4.4.3 知识产品循环更新原则 | 第95页 |
4.5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资源服务模型构建 | 第95-100页 |
4.5.1 学科知识资源维护系统 | 第96-97页 |
4.5.2 学科知识资源数据中心 | 第97-98页 |
4.5.3 学科知识资源服务平台 | 第98-10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第5 章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技术服务模式 | 第102-118页 |
5.1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技术服务模式的提出 | 第102-103页 |
5.2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云技术服务模式的建设优势 | 第103-104页 |
5.2.1 海量的存储性能 | 第103页 |
5.2.2 高速的计算性能 | 第103页 |
5.2.3 可靠的安全性能 | 第103页 |
5.2.4 强大的共享性能 | 第103-104页 |
5.2.5 无限的扩展性能 | 第104页 |
5.3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云技术知识服务的架构 | 第104-114页 |
5.3.1 基于移动云技术的知识服务构成 | 第104-106页 |
5.3.2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云技术知识服务构成 | 第106-114页 |
5.4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云技术服务模型 | 第114-11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15-118页 |
第6 章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用户个性化服务模式 | 第118-136页 |
6.1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用户个性化服务模式的提出 | 第118页 |
6.2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用户类型及需求现状 | 第118-122页 |
6.2.1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用户类型 | 第118-119页 |
6.2.2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用户特点 | 第119-120页 |
6.2.3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用户需求现状 | 第120-121页 |
6.2.4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用户需求演化 | 第121-122页 |
6.3 基于问卷调查的高校图书馆用户个性化需求分析 | 第122-129页 |
6.3.1 高校大学生个性化需求调查问卷分析 | 第122-126页 |
6.3.2 高校教师队伍个性化需求调查问卷分析 | 第126-127页 |
6.3.3 高校管理人员个性化需求调查问卷分析 | 第127-128页 |
6.3.4 高校图书馆用户个性化需求分析结果 | 第128-129页 |
6.4 面向用户个性化需求的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模型 | 第129-134页 |
6.4.1 面向“课程教与学”的移动服务模式 | 第130-131页 |
6.4.2 面向“科研项目和论文创作”的移动服务模式 | 第131-133页 |
6.4.3 面向“学校科学管理”的服务模式 | 第133-134页 |
6.5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改进措施 | 第134-135页 |
6.5.1 通过平台架构完善用户个性化移动服务功能 | 第134页 |
6.5.2 通过素质培养提升用户个性化移动服务效率 | 第134页 |
6.5.3 通过无缝衔接丰富用户个性化移动服务资源 | 第134-135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35-136页 |
第7 章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的知识环境保障 | 第136-154页 |
7.1 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知识环境问题的提出 | 第136-137页 |
7.2 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文化教育 | 第137-141页 |
7.2.1 图书馆员的知识素养培育 | 第137-138页 |
7.2.2 教师的知识素养培育 | 第138-139页 |
7.2.3 科研工作者的知识素养培育 | 第139-140页 |
7.2.4 学生的知识素养培育 | 第140-141页 |
7.3 高校图书馆的知识产权保护 | 第141-146页 |
7.3.1 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 | 第141-142页 |
7.3.2 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问题分析 | 第142-144页 |
7.3.3 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问题的解决路径 | 第144-146页 |
7.4 高校图书馆的知识制度建设 | 第146-149页 |
7.4.1 高校图书馆知识规章制度的影响 | 第146-147页 |
7.4.2 高校图书馆知识规章制度制定原则 | 第147-148页 |
7.4.3 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制度的完善措施 | 第148-149页 |
7.5 高校图书馆知识经济策略 | 第149-151页 |
7.5.1 高校图书馆的经济运营现状 | 第149-150页 |
7.5.2 高校图书馆经济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150-151页 |
7.5.3 高校图书馆知识经济对策 | 第151页 |
7.6 小结 | 第151-154页 |
第8 章结论与展望 | 第154-158页 |
8.1 研究结论 | 第154-155页 |
8.2 研究创新点 | 第155-156页 |
8.3 研究局限及展望 | 第156-158页 |
8.3.1 研究局限 | 第156-157页 |
8.3.2 未来研究方向 | 第157-158页 |
参考文献 | 第158-170页 |
附录 | 第170-176页 |
作者简介与科研成果 | 第176-177页 |
致谢 | 第1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