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系列树枝状钴系催化剂对乙烯齐聚反应催化性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创新点摘要第7-10页
前言第10-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7页
    1.1 后过渡金属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发展历程第11-20页
    1.2 树枝状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发展历程第20-24页
    1.3 乙烯齐/聚合催化动力学的发展历程第24-26页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6-27页
第二章 树枝状钴系催化剂的合成与表征第27-39页
    2.1 实验药品和设备第27-28页
        2.1.1 实验药品第27页
        2.1.2 实验设备第27-28页
    2.2 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与表征第28-30页
        2.2.1 1.0G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第28页
        2.2.2 1.0G树枝状大分子的红外光谱表征第28-29页
        2.2.3 1.0G树枝状大分子的核磁氢谱表征第29-30页
    2.3 树枝状水杨醛亚胺配体的合成与表征第30-33页
        2.3.1 树枝状水杨醛亚胺配体的合成第30页
        2.3.2 树枝状水杨醛亚胺配体的红外光谱表征第30-31页
        2.3.3 树枝状水杨醛亚胺配体的紫外光谱表征第31-32页
        2.3.4 树枝状水杨醛亚胺配体的核磁氢谱表征第32-33页
    2.4 树枝状钴系催化剂的合成与表征第33-38页
        2.4.1 树枝状钴系催化剂的合成第33页
        2.4.2 树枝状钴系催化剂的红外光谱表征第33-34页
        2.4.3 树枝状钴系催化剂的紫外光谱表征第34-35页
        2.4.4 树枝状钴系催化剂的质谱表征第35页
        2.4.5 树枝状钴系催化剂的热重表征第35-38页
    2.5 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钴系催化剂/Et_2AlCl体系催化乙烯齐聚研究第39-47页
    3.1 乙烯齐聚实验及数据处理方法第39-40页
        3.1.1 乙烯齐聚实验步骤第39页
        3.1.2 标准样的色谱图第39-40页
        3.1.3 催化活性的计算方法第40页
    3.2 钴催化剂/Et_2AlCl体系催化乙烯齐聚性能影响第40-45页
        3.2.1 Al/Co摩尔比对催化乙烯性能的影响第40-41页
        3.2.2 反应温度对催化乙烯性能的影响第41-42页
        3.2.3 乙烯压力对催化乙烯性能的影响第42页
        3.2.4 催化剂浓度对催化乙烯性能的影响第42-43页
        3.2.5 反应溶剂对催化乙烯性能的影响第43-44页
        3.2.6 金属活性中心对催化乙烯性能的影响第44-45页
    3.3 小结第45-47页
第四章 钴系催化剂乙烯齐聚表观动力学研究第47-58页
    4.1 不同齐聚条件对乙烯齐聚动力学曲线的影响第47-49页
        4.1.1 不同反应温度对动力学曲线的影响第47-48页
        4.1.2 不同乙烯压力对动力学曲线的影响第48-49页
        4.1.3 不同催化剂浓度对动力学曲线的影响第49页
    4.2 乙烯齐聚表观动力学方程的构建第49-57页
        4.2.1 表观反应速率动力学参数的计算方法第49-51页
        4.2.2 构建催化剂C1的表观反应速率方程第51-53页
        4.2.3 构建催化剂C2的表观反应速率方程第53-55页
        4.2.4 构建催化剂C3的表观反应速率方程第55-57页
    4.3 小结第57-58页
结论第58-59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7页
致谢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黑潮延伸体海区海洋锋与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关系及其气候效应
下一篇: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焦虑抑郁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