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8-21页 |
| 1.1 环境中有机物的研究现状 | 第8-14页 |
| 1.1.1 环境中有机药物的来源 | 第8页 |
| 1.1.2 有机药物的种类 | 第8-9页 |
| 1.1.3 有机药物的污染现状及其危害 | 第9-11页 |
| 1.1.4 有机药物去除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1.2 生物氧化锰的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 1.2.1 锰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在水环境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 1.2.2 锰氧化细菌 | 第15-16页 |
| 1.2.3 生物氧化锰的形成机制 | 第16-18页 |
| 1.2.4 生物氧化锰在去除水体中有机药物的环境应用 | 第18-19页 |
| 1.3 实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9页 |
| 1.4 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 1.4.1 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 1.4.2 实验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 2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 第21-40页 |
| 2.1 实验材料 | 第21-32页 |
| 2.1.1 典型有机药物的选择及其性质 | 第21-23页 |
| 2.1.2 自养型锰氧化菌的培养基 | 第23页 |
| 2.1.3 其它实验材料和试剂 | 第23-27页 |
| 2.1.4 理化指标测试方法 | 第27页 |
| 2.1.5 样品中双氯芬酸和卡马西平的SPE-HPLC测试方法 | 第27-32页 |
| 2.2 实验装置与流程 | 第32-36页 |
| 2.3 自养型锰氧化菌筛选的实验方法 | 第36-38页 |
| 2.3.1 自养型锰氧化菌群的驯化富集 | 第36页 |
| 2.3.2 自养型锰氧化菌的分离、纯化及保存 | 第36-37页 |
| 2.3.3 自养型锰氧化菌的鉴定 | 第37-38页 |
| 2.4 生物氧化锰去除双氯芬酸和卡马西平的实验方法 | 第38-40页 |
| 2.4.1 生物氧化锰的制备和定性分析 | 第38-39页 |
| 2.4.2 生物氧化锰的XRD分析 | 第39页 |
| 2.4.3 双氯芬酸和卡马西平的去除实验 | 第39-40页 |
| 3 自养型锰氧化菌的驯化富集 | 第40-47页 |
| 3.1 曝气生物滤柱对氯化锰的去除效果 | 第40-42页 |
| 3.2 稳定运行期间曝气生物滤柱中各种指标的变化 | 第42-45页 |
| 3.2.1 稳定运行期间曝气生物滤柱中氯化锰的去除效果 | 第42-43页 |
| 3.2.2 物理指标的变化规律 | 第43-45页 |
| 3.2.3 生物指标的变化规律 | 第45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 4 自养型锰氧化菌的筛选及其鉴定 | 第47-52页 |
| 4.1 分离与筛选 | 第47-48页 |
| 4.2 菌种鉴定 | 第48-50页 |
| 4.2.1 菌落形态 | 第48页 |
| 4.2.2 革兰氏染色法的鉴定结果 | 第48-49页 |
| 4.2.3 16S rDNA菌株鉴定结果 | 第49-50页 |
| 4.3 自养型锰氧化菌(M2)的生长曲线绘制 | 第50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5 生物氧化锰对双氯芬酸和卡马西平的去除效果研究 | 第52-58页 |
| 5.1 生物氧化锰的制备 | 第52页 |
| 5.2 生物氧化锰的定性分析 | 第52-54页 |
| 5.2.1 生物氧化锰在液体培养基的形态 | 第52-53页 |
| 5.2.2 定性分析生物氧化锰 | 第53-54页 |
| 5.3 生物氧化锰的XRD图谱分析 | 第54页 |
| 5.4 生物氧化锰对双氯芬酸和卡马西平的去除效果 | 第54-57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6 结论与建议 | 第58-60页 |
| 6.1 结论 | 第58页 |
| 6.2 建议 | 第58-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