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单边主义概念界定 | 第11-16页 |
(一) 单边主义概述 | 第11-12页 |
(二) 单边主义法律选择方法与相关概念的比较分析 | 第12-15页 |
1. 多边主义方法 | 第13页 |
2. 意思自治方法 | 第13-14页 |
3. 优法方法 | 第14-15页 |
(三) 单边主义法律选择方法的作用 | 第15-16页 |
二、单边主义法律选择方法的历史演进 | 第16-24页 |
(一) 单边法律选择方法的产生及发展 | 第17-19页 |
(二) 单边主义法律选择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及衰微 | 第19-21页 |
(三) 单边主义法律选择方法的复兴 | 第21-24页 |
(四) 复兴的单边主义法律选择方法与历史的法律选择方法的不同 | 第24页 |
三、单边主义法律选择方法的存在合理性 | 第24-30页 |
(一) 单边主义法律选择方法的现实基础 | 第25-27页 |
1. 产生时的现实基础 | 第25-26页 |
2. 发展过程中的现实基础 | 第26-27页 |
(二) 单边主义法律选择方法的理论基础 | 第27-30页 |
1. 单边主义法律选择方法符合正义的要求 | 第27-28页 |
2. 单边主义法律选择方法的理论保障 | 第28-30页 |
四、单边主义法律选择方法的发展现状 | 第30-34页 |
(一) 单边主义法律选择方法在美国 | 第30-31页 |
(二) 单边主义法律选择方法在欧洲 | 第31-32页 |
(三) 当代单边主义法律选择方法的共同特征 | 第32-34页 |
五、单边主义法律选择方法与中国 | 第34-42页 |
(一)对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评述 | 第34-36页 |
(二) 在我国确立单边主义法律选择方法的必要性 | 第36-38页 |
(三) 我国单边主义法律选择方法——"直接适用法"的构建 | 第38-42页 |
1. 对"直接适用法"的规则的完善 | 第38-40页 |
2. 对"直接适用法"的适用的完善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