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材料试验机与试验仪器论文--无损探伤仪器论文

便携式交变电磁场检测仪器的研制及试验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0页
    1.1 交变电磁场检测技术简介及研究意义第7-8页
    1.2 交变电磁场检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9页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第9页
    1.4 本章小结第9-10页
第二章 交变电磁场检测技术的原理与数学模型第10-16页
    2.1 交变电磁场检测技术的原理第10-13页
    2.2 交变电磁场检测技术的数学模型第13-15页
    2.3 本章小结第15-16页
第三章 交变电磁场实验平台的搭建第16-26页
    3.1 实验平台概述第16页
    3.2 正弦激励信号的产生第16-17页
    3.3 探头的制作第17-19页
        3.3.1 激励线圈的制作第17-18页
        3.3.2 检测线圈的制作第18-19页
    3.4 放大和滤波第19-24页
        3.4.1 仪表放大器第20页
        3.4.2 开关电容滤波器第20-23页
        3.4.3 放大器及滤波器的供电第23-24页
    3.5 试验平台性能测试第24-25页
    3.6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四章 影响交变电磁场检测的因素第26-35页
    4.1 探头封装设计第26-27页
    4.2 最佳激励频率测试第27-31页
        4.2.1 铁磁性试件的最佳激励频率第28-29页
        4.2.2 非铁磁性试件的最佳激励频率第29-31页
    4.3 Bx和Bz曲线的变化趋势第31-33页
        4.3.1 Bz曲线的变化趋势第31-32页
        4.3.2 Bx曲线的变化趋势第32-33页
    4.4 提离效应对Bx的影响第33页
    4.5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五章 交变电磁场仪器的便携式改进第35-55页
    5.1 便携式交变电磁场检测仪硬件概述第35页
    5.2 8位增强型低功耗AVR单片机ATmega16第35-36页
    5.3 激励源电路设计第36-43页
        5.3.1 正弦信号及滤波器时钟的产生第37-40页
        5.3.2 正弦信号的程控功率放大第40-42页
        5.3.3 激励源性能测试第42-43页
    5.4 信号调理电路第43-46页
        5.4.1 加法器第43-45页
        5.4.2 RMS-DC转换第45-46页
        5.4.3 AD转换第46页
    5.5 通讯第46-49页
        5.5.1 有线串口通讯第46-48页
        5.5.2 无线串口通讯第48-49页
        5.5.3 通讯方式选择第49页
    5.6 电源供电第49-53页
        5.6.1 ±12V、D3.3V电压的产生第50-51页
        5.6.2 电池第51-53页
    5.7 水下密封第53-54页
    5.8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六章 下位机的编程第55-60页
    6.1 AD9959的控制第55-56页
    6.2 AD转换程序设计第56-57页
    6.3 通讯程序设计第57-59页
    6.4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七章 便携式交变电磁场检测仪的应用第60-66页
    7.1 不同材料人工裂纹检测第60-63页
        7.1.1 钢板人工裂纹检测第60-61页
        7.1.2 铝板人工裂纹检测第61-62页
        7.1.3 钢板人工裂纹偏离检测第62-63页
    7.2 储气罐焊缝检测第63-65页
    7.3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66-68页
    8.1 结论第66-67页
    8.2 展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情况说明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原位改性对石墨烯和石墨烯纳米带的电磁性能影响
下一篇:膀胱癌分子标志物的探索及尿液SNCG检测的临床意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