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避运动”的公众利益诉求与法律规制研究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言 | 第9-14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9-10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2-13页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13-14页 |
第一章“邻避运动”的表现、特点与成因 | 第14-22页 |
第一节“邻避运动”的表现 | 第14-16页 |
一、“邻避运动”在各国的演变 | 第14-15页 |
二、国内各地的“邻避运动”愈演愈烈 | 第15-16页 |
第二节“邻避运动”的成因 | 第16-19页 |
一、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原因 | 第16-18页 |
二、在我国兴起的特殊性 | 第18-19页 |
第三节 我国“邻避运动”的特点 | 第19-22页 |
一、“邻避运动”是公众利益诉求的表达途径之一 | 第19-21页 |
二、“邻避运动”中非理性因素的存在具有负面性 | 第21-22页 |
第二章“邻避运动”的公众利益诉求与法律逻辑 | 第22-42页 |
第一节“邻避运动”中公众利益诉求的法律性质 | 第22-28页 |
一、“邻避运动”中的利益诉求属于环境权益诉求 | 第22-23页 |
二、公众环境权益受法律保护 | 第23-27页 |
三、公众环境权益的实现途径 | 第27-28页 |
第二节“邻避运动”中公众利益诉求的法律边界 | 第28-34页 |
一、合理环境权益的法律边界 | 第28-29页 |
二、表达环境权益诉求的法律边界 | 第29-31页 |
三、“邻避运动”中对于法律边界的逾越 | 第31-34页 |
第三节 各国应对“邻避运动”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34-42页 |
一、各国在“邻避运动”治理中的应对手段及经验 | 第34-38页 |
二、各国经验对我国“邻避运动”现状的启示 | 第38-42页 |
第三章 我国对“邻避运动”的法律规制途径 | 第42-51页 |
第一节 内在的规制途径 | 第42-47页 |
一、设立环境权益边界,明确公众环境权益的保障途径 | 第42-44页 |
二、拓宽公众环境参与渠道,完善环境权益的司法保障 | 第44-46页 |
三、规范诉求方式 | 第46-47页 |
第二节 外在的规制途径 | 第47-51页 |
一、对政府行政权力范围进行界定,转变政府工作方式 | 第47-48页 |
二、对企业行为进行严格监管,加大处罚力度 | 第48-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