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2 气动测量技术 | 第14-15页 |
1.2.1 气动测量原理 | 第14页 |
1.2.2 气动量仪的各种实际应用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3.1 珩磨加工现状 | 第15-16页 |
1.3.2 气动测量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应用 | 第16-19页 |
1.4 课题来源 | 第19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气动测量系统基础理论研究 | 第21-30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气动测量的流体力学基础理论 | 第21-25页 |
2.2.1 粘性与牛顿粘性定律 | 第21-22页 |
2.2.2 流体连续性方程和流量不变方程 | 第22-24页 |
2.2.3 气体伯努利方程 | 第24-25页 |
2.3 差压式气动测量的工作原理 | 第25-27页 |
2.3.1 差压式气动测量气路组成 | 第25-26页 |
2.3.2 差压式气动测量气动变换模型 | 第26-27页 |
2.4 珩磨气动测量系统构成与策略研究 | 第27-29页 |
2.4.1 差压式珩磨气动测量的系统构成 | 第27-28页 |
2.4.2 差压式珩磨气动测量系统工作整体策略 | 第28-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差压式珩磨气动测量的动态研究 | 第30-43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气动量仪工作状态分析及理论研究 | 第30-36页 |
3.2.1 气体的状态参数 | 第30-32页 |
3.2.2 气动测量中临界状态的确定 | 第32-33页 |
3.2.3 珩磨气动量仪工况的确定 | 第33-36页 |
3.3 珩磨气动测量的环境分析 | 第36-40页 |
3.3.1 气动珩磨头的运动及组成 | 第37页 |
3.3.2 珩磨液在狭缝内运动的数值分析 | 第37-40页 |
3.4 基于差压式气动测量气路变换的动态数学模型 | 第40-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基于FLUENT的珩磨气动测量仿真研究 | 第43-52页 |
4.1 引言 | 第43页 |
4.2 FLUENT软件概述与仿真研究的必要性 | 第43-44页 |
4.3 基于FLUENT珩磨气动测量仿真分析 | 第44-48页 |
4.3.1 差压式气动测量气路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44页 |
4.3.2 ICEM CFD网格划分 | 第44-46页 |
4.3.3 条件设置与仿真计算 | 第46-48页 |
4.4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8-51页 |
4.4.1 温度改变对气动测量影响的仿真研究 | 第48-50页 |
4.4.2 流速改变对气动测量影响的仿真研究 | 第50-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测量环境变化对气动测量精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 第52-65页 |
5.1 引言 | 第52页 |
5.2 实验装置连接设计及介质的流动途径 | 第52-53页 |
5.3 气动量仪 | 第53-54页 |
5.3.1 气动量仪的选用 | 第53-54页 |
5.3.2 气动量仪的特点 | 第54页 |
5.4 珩磨液性能概述 | 第54-57页 |
5.4.1 珩磨液属性分析 | 第54-55页 |
5.4.2 珩磨液组成分析 | 第55-56页 |
5.4.3 珩磨液的分类和使用要点 | 第56-57页 |
5.5 实验的主要内容 | 第57-61页 |
5.5.1 珩磨液温度不同对气动测量精度影响的实验 | 第57-60页 |
5.5.2 珩磨液流量不同对气动测量精度影响的实验 | 第60-61页 |
5.6 实验讨论 | 第61-64页 |
5.6.1 正交实验结果的极差分析 | 第61-63页 |
5.6.2 测量环境变化对测量间隙影响的补偿策略 | 第63-64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1.总结 | 第65页 |
2.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