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2页 |
1 引言 | 第13-27页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24页 |
1.2.1 类风湿关节炎 | 第15-18页 |
1.2.2 生命质量的研究 | 第18-24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1.3.1 理论假设 | 第24页 |
1.3.2 心理测评方法 | 第24-25页 |
1.4 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25页 |
1.4.1 样本来源 | 第25页 |
1.4.2 纳入、排除标准 | 第25页 |
1.5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5-27页 |
2 风湿关节炎患者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 第27-52页 |
2.1 研究目的 | 第27页 |
2.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27-31页 |
2.2.1 研究对象 | 第27-28页 |
2.2.2 研究工具 | 第28-30页 |
2.2.3 统计学方法 | 第30-31页 |
2.3 伦理学原则 | 第31页 |
2.4 研究结果 | 第31-47页 |
2.4.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描述统计分析结果 | 第31-32页 |
2.4.2 RA患者生命质量的描述统计 | 第32页 |
2.4.3 RA患者生命质量的组群差异 | 第32-39页 |
2.4.4 RA患者生命质量的相关分析 | 第39-47页 |
2.5 讨论 | 第47-52页 |
2.5.1 RA患者生命质量现状 | 第47页 |
2.5.2 RA患者生命质量的组群差异分析 | 第47-49页 |
2.5.3 RA患者生命质量的相关分析 | 第49-51页 |
2.5.4 RA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 第51-52页 |
3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命质量的心理干预研究 | 第52-73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52页 |
3.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52-53页 |
3.2.1 研究对象 | 第52-53页 |
3.2.2 研究工具 | 第53页 |
3.2.3 研究设计 | 第53页 |
3.3 伦理原则 | 第53页 |
3.4 心理干预方案 | 第53-56页 |
3.4.1 心理干预方案内容 | 第53-55页 |
3.4.2 心理干预的实施 | 第55-56页 |
3.5 研究结果 | 第56-69页 |
3.5.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描述统计结果 | 第56-57页 |
3.5.2 RA患者干预组组和对照组基线资料均衡性比较 | 第57-59页 |
3.5.3 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心理评估及生理指标结果比较 | 第59-60页 |
3.5.4 干预组、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命质量得分组内组间差异性检验.48 | 第60-62页 |
3.5.5 干预组、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得分组内组间差异性检验.50 | 第62页 |
3.5.6 干预组、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不确定感得分组内组间差异性检验 | 第62-63页 |
3.5.7 干预组、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得分组内、组间差异性检验 | 第63-65页 |
3.5.8 干预组、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得分组内、组间差异性检验 | 第65-67页 |
3.5.9 干预组、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生理指标得分组内组间差异性检验 | 第67-69页 |
3.6 讨论 | 第69-73页 |
3.6.1 心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 第69-70页 |
3.6.2 心理干预对RA患者的生命质量、焦虑、抑郁、疾病不确定感、睡眠质量、疼痛和生理指标的干预效果分析 | 第70-71页 |
3.6.3 RA患者心理干预有效性分析 | 第71-73页 |
4 结论与展望 | 第73-74页 |
4.1 研究结论 | 第73页 |
4.2 研究的创新性 | 第73页 |
4.3 局限和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附录 | 第79-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在校期间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 | 第83-84页 |
个人简历 | 第84页 |